這個朱華趆腦子大概有著很嚴重的問題,思維退化相當嚴重。他所謂的假楚王已經被朝廷立了二十多年,如果他真是假的,那麼,就證明了皇帝是個笨蛋。這封上書並沒有被萬曆皇帝看到。因為楚王朱華奎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即賄賂首輔沈一貫,請他代為設法周旋。沈一貫認為這件事也不應該張揚,所以就命令其心腹通政使沈子木將朱華趆的狀子壓住不報。朱華趆在等了許久後,發現朝廷沒有動靜,也想不了了之。但他把這件事情已經鬧得沸沸揚揚,楚王朱華奎哪裏肯放過他,就上疏彈劾朱華趆和那些聯名告狀的人。如此一來,這件事才被萬曆皇帝得知。萬曆皇帝立即要求部院計議解決辦法。當時的侍郎署禮部事的郭正域建議由巡撫公勘。沈一貫有些著急,因為一旦由巡撫公勘,那麼,他的勢力不能達到那裏,所以就無法保護朱華奎,,於是他提出親王不應被公勘,建議由巡撫等秘密查訪,但萬曆皇帝最終還是采納了郭正域的建議。
楚王朱華奎得知這個消息後,就派人攜帶銀兩拜訪郭正域,請他不要窮治此事,並拿出銀子,郭正域當場就給予拒絕。拒絕的口吻還相當嚴厲。沈鯉在得知此事後大稱讚郭正域,認為他有古大臣之風。沈一貫在得知這一情況後,卻是大怒。郭正域這個人並沒有古大臣之風,事實上,楚王案鬧到今天這個地步,朝廷中的一些臣子都已經知道了大概,沈一貫收了楚王的賄賂一事自然也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郭正域是很看不起沈一貫平時為人的,所以在這個時候,他當然要給沈一貫點難堪。沈一貫還沒有來得及反擊,命運之神就降臨在他頭上。
經過公勘,巡撫調查的結果報給了萬曆皇帝,稱偽王之事沒有根據,完全是朱華趆的誣告。這樣一來,沈一貫就占據了輿論的上風,因為他最開始時就站在了楚王一麵,於是,他趁熱打鐵,指使心腹給事中楊應文、禦史康丕揚彈劾郭正域,認為他在處理假楚王一事上太囿於群議,並且不據實上奏。這當然純粹是誣陷,郭正域自然不肯就範,在上疏為自己辯解的同時,他立即在沈鯉的授意下反擊,揭發了沈子木匿疏、沈一貫受賄及阻止公勘等事。並且認為,此二人做出這樣的行為實在是居心叵測。的確,這二人的確做了這樣的事情,可至於居心並不見得就如他郭正域所說的那樣非常叵測。
沈一貫再反擊,他開始捕風捉影,說郭正域所以當時那麼堅定地要查假楚王案,是因為他跟朱華趆的關係非常好,既然如此,那麼,他的居心也就叵測了。同時,他令心腹給事中錢夢皋、楊應文等上疏萬曆,誣告郭正域的父親曾受楚恭王笞辱,最後得出結論:郭正域趁機想要陷害楚王。正當雙方爭得不可開交時,萬曆皇帝不知出於什麼原因突然停止了對此事的一切調查。迅速判定朱華趆是誣告,降為庶人。雙方的這次交鋒,誰都沒有得到什麼便宜。雙方也都知道,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爭鬥,好戲自然還在後頭。
不久後,發生了妖書案。一本叫《續憂危竑議》的傳播政治謠言的小冊子開始在北京城中傳播,它主要是針對當初的國本之爭這一敏感話題,內稱當時太子雖已確立,但很快就會被廢,改立福王。自然,這一小冊子的廣泛傳播在紫禁城中掀起了軒然大波。沈一貫認為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