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心理健康服務
健全校、院兩級專兼職心理谘詢(輔導)員隊伍,完善學校-學院-班級三級工作網絡;加強心理谘詢中心建設,加大“朋輩輔導”等多樣的服務谘詢方式的推廣力度;完善心理危機幹預體係,提高學生心理危機幹預能力和服務水平,保證心理谘詢服務工作持續、健康、平穩發展。
5.日常事務服務
應注重在生活上關心學生,處處從學生角度開展服務工作。如“一站式”學生綜合事務服務大廳建設和“數字學工”係統的開發,都可以為學生提供全方位、高效的服務,學生可以實時查看自己的注冊信息,學期選課情況,每門課的成績、學分,校園活動等,方便快捷;同時也可利用這些平台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為學生的自我規劃和自我管理創造條件,充分體現學生工作“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服務理念。
6.學業指導服務
學生的本業是學習,因此如何讓學生在校期間提高學習能力,獲取更多的專業知識,除了要注重培養和建設優良的學風和校風,提供有利於學生學習的設施和條件,創造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氛圍和環境,滿足學生學習方麵的需要外,更要提供一支有效的學業指導隊伍,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因材施教、因人施“導”,當學生出現學習方麵的問題時,要進行個別指導;要通過舉辦學術講座、學習競賽以及鼓勵學生通過英語等級和相關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等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教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使用學習設施,利用好圖書館,善於使用網絡等現代手段獲取知識,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7.素質拓展服務
學生的素質教育學校、學院層麵都已經非常重視,每年以“挑戰杯”、“運河杯”等賽事為主線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思維能力、組織能力和自學能力,每年科研項目的申報量和學生的參與數量都非常大,但是在具體的落實上還需進一步加強,要通過科研項目管理製度、學術誠信道德製度、開設創新課、設置素質教育學分等來進一步規範學生的創新素質教育。
8.職業生涯規劃服務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要麵向市場,自主擇業,麵臨著很大的就業壓力,因此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規劃職業生涯成為服務學生的重要內容。目前我校已具備了較好的基礎,成立了就業指導中心,實施了四年一貫製的職業規劃課程,也形成了校、院兩級的就業指導和招聘會製度,但是在具體的生涯規劃服務上還須進一步整合力量,依托專業化的學工隊伍探索建立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谘詢室,建立職業生涯規劃的服務網絡體係,引進大學生職業生涯測評係統,為學生提供針對性較強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和服務。
9.勤工助困服務
高等教育不是義務教育,高校實行繳費上學製度,因此有一些來自貧困家庭學生的經濟壓力會比較大。現在我校的助困、勤工體係已經比較完善,形成了國家獎助學金、學校勤工助困為主,社會資助為輔的助困體係,覆蓋到了每一位家庭經濟困難生。但是在提供經濟服務的同時,如何結合助困的實施過程,將感恩、誠信等主題教育融合進去,也是勤工助困服務題中應有之意。
10.後續發展服務
後續發展服務,是指對畢業校友的服務,包括畢業後的再教育和畢業後的再服務。
畢業後的再教育包括學曆教育和技能教育,學曆教育包括本科生考研究生、碩士生攻讀博士等;技能教育包括畢業參加工作後的長、中、短期各類業務培訓。畢業後的再服務包括留學服務和跟蹤服務,留學服務包括谘詢、指導、推薦和提供相關學曆資料等;跟蹤服務包括畢業生跟蹤調查、提供技術支持、合作科研攻關、協辦創業基地等。
當然,建立服務型的學生工作體係並非一蹴而就,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但是隻要我們樹立“生本意識”,在深入了解學生、體察學生的基礎上服務學生並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摸索到服務學生的切實有效的途徑,從而構建起科學合理的、富有實效的學生工作體係。
(本文獲2009年學校中層幹部優秀論文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