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在讀者麵前的這本《湖邊閑思——一個校長創辦新學校的心路曆程(Ⅱ)》是寧波市鄞州區東湖小學校長沈斌以博客的方式記錄了自己在一所新建學校辦學的心路曆程,書由“學校發展”、“培訓雜記”、“參訪心得”、“家校金橋”、“心靈原鄉”五個主題構成,記載著作者在辦學過程中前行思考所形成的切身體悟,讀來讓人感慨:當今世上還有這樣“有心”、“用心”、這樣“實誠”的人。想來之所以這樣,在這本集子裏就能找到答案:一直以來他在學校管理中刻意營造“真誠、實在”的工作氛圍,使學校“就像一個家”,倡導每個老師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每一項工作,都覺得自己在學校中真正發揮了作用。讓老師要做到的,作為校長自己首先做到了,這本集子就是作為校長的沈斌身體力行的真實寫照。

沈斌校長讓我給他的這本由“心靈話語”所構成的心血之作作序,我欣然接受,原因有二:

一是寧波市啟動了“寧波市中小學教育管理名家培養工程”,目的是選拔一批素質良好和具備發展潛質的優秀校長,通過係統、全麵的培養培訓,提升全麵素質與能力,使其成為寧波市基礎教育改革發展中,具有先進思想理念、鮮明辦學特色、高尚個性品德、管理實績突出的領軍人物。

沈斌是這一培養工程的培養對象,我是項目聘請的指導專家,他和我結對子成為師徒關係。在近兩年通過電話、郵件以及麵對麵的溝通交流,使我們超越了“培養工程”實施時的那種身不由己由“外力”而“強扭”在一起的師徒關係,轉變成了對當今教育現狀有著許多相似認識與理解、共同堅守的價值主張與立場的心靈相通的朋友。記得沈斌還特意寫了一篇博文:

有師傅真好。我想在這裏接著續一句:有這樣的徒弟,當師傅真好。這樣看來,“強扭的瓜”也不一定不甜。

二是自己從事著教育管理的研究、教學及教育行政幹部的培訓工作,通過閱讀凝聚校長自身成長曆程的心靈之作,對於我而言也是一個學習吸納提升的過程,有助於自身職業生涯的成長。通過閱讀也進一步促使我去思考教育管理幹部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與方法是什麼?這兩年,我看到了沈斌校長的快速成長。我想,沈斌校長的成長之路不無給我們很大的啟示:自我的反思是校長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當今,讓學校的管理者成為教育家,讓教育家來管理學校,已成為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訴求,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人們重要的教育話題。什麼樣的學校管理者才能名副其實地稱其為教育家,我覺得至少應包括這樣幾個方麵:立宏偉之誌、建顯赫之功、作傳世之言、樹崇高之德。其中我覺得最為重要的標誌就是立傳世之言,言自己所思所想,反思在教育實踐中的所作所為,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論與思想來指導學校的發展。因此學校的管理者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與方法很重要的就是要不斷地反思,學會學習與創新。學習與創新對提高學校領導與管理水平有著深遠的意義,尤其是隨著我國管理體製從一切由主管部門所左右的外在控製管理到強調學校辦學自主權的校本管理,需要學校校長從目標的守望者、任務的執行者、安全的追求者、環境的適應者、學校的管理者,轉變到校長是學校共享遠景的開發者,是傳遞發展理念的教育者,是加速學校組織成員成長的促進者,是引領學校發展的領導者。

隨著我國宏觀教育管理體製的這種變革與轉型,學校辦學的自主權在不斷地擴大,學校領導應改變過去“過分依賴”教育行政部門、一切由主管領導左右的管理理念與習慣,應從學校內外大環境的變化出發,意識到變化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意識到變化是經常的,總是在發生;意識到變化總是在不斷地衝擊著你固有的認識與觀念,同時又給予你新的發展機會。因此學校的管理者要基於預見變化、追蹤變化、適應變化、享受變化的基礎上不斷地自主學習,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更新管理手段,提高學校管理水平。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科學性反映在人類探索和認識管理發展的規律上,而藝術性則反映在管理的具體實踐上,需要學校管理者更多地關注自身素質的提升與管理行為的改進,強化作為學校管理者的領導藝術和管理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