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他的反應好像是要比一般人慢上那麼一點點,且他的腳上動作,也並不是很規範。
一般來講,網球運動員在啟動的時候,總是會習慣性的做一個小墊步,這是為了更快的調整自己的重心,以及身體的平衡,從而加快自己的啟動、移動速度。
可陳浩宇,他卻是沒有這樣的前期準備動作,而是直接雙腳蹬地,然後跑動。
這樣做,看似可以節省時間,但實際效果,卻是在減緩他的整體啟動,以及腳步移動的速度,而且,因為沒有事先調整重心與身體的平衡,他在跑動的過程中,是十分不穩定的,繼而就導致他之後的擊球動作,也不會很穩定。
更讓安生疑惑的是,陳浩宇身上的這個問題,已經是非常明顯了,難度他自己沒有發現嗎?就算他自己沒有發現,那他的教練鄧大龍呢,他會沒有發現?
安生有些疑惑,但不管怎麼說,發現對方有這個弱點,對他而言,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而實際上,安生卻是不知道,並非所有的網球選手,都是能夠在青少年的時候,就得到非常正規的訓練。
就比如陳浩宇,他在加入冠豪俱樂部之前,其實就是打野球的,根本就沒有專門去學過網球技術。
且由於他長期如此,已經是形成了習慣,哪怕他自己,以及他教練鄧大龍,都已經是發現了這個問題,可他卻已經是改不過來了。
而回到比賽當中,陳浩宇對於安生的表現,可早就已經是沒有了之前的輕視,他是萬萬想不到,安生的實力,居然是如此的強大。
別的不說,就說發球,安生的發球力量和速度,雖然是比不上他,但相差的也已經是不多了,關鍵的,還是他的穩定性。
在他看來,安生就好像一部發球機器一樣,每一次發球,它的力量、速度、角度、線路、落點,就好似是被固定住了,而且是質量很多,非常難以對付。
這才導致,在安生四個發球中,他居然有三次是碰都沒有碰到球,另外一次,也隻不過是稍微碰了一下,並沒有完成接發。
可話說回來,對於自己的發球局,陳浩宇還是很有信心的,但接下來,他或許就不會這麼想了。
“嘭!”
再一次的高速發球,直奔安生的外角。
“我能接到!”
一瞬間,安生做出了判斷,但事實上,他並沒有碰到球。
“我不信!我一定能接到!”
安生不斷的給自己打氣,他現在已經知道了對方的弱點,他非常確信,自己要自己能夠完成接發,哪怕質量不夠好,可隻要是將球打到對方半場,他就很有機會得分。
這樣的想法,是讓他極度渴望能夠完成接發。
而陳浩宇的下一次發球,安生果然是接到了。
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穩定性,陳浩宇可不是安生,他身上可沒有係統,且長期打野球的他,技術動作本來就不標準,穩定性能好到哪裏去?
“nice!”
成功完成接發,安生極其振奮,隨後更是積極的跑回中線,並且是主動退到了底線之外。
他不要求自己能夠快速的進行反擊,他隻想將比賽拖入到相持當中,隻要能頂住對方的前幾次進攻,他相信自己能夠獲勝。
事實也果真是如此。
安生的接發,並非很優秀,落點不深,但球速還算比較快,畢竟是借助了對方發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