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入睡還可以,就是覺得睡得淺,不像平時睡得深、沉。覺得好像管學習的那部分腦子總興奮著,像是“潛意識”在使用。心率也加快了。第二天的體力、腦力都受影響。夜裏睡得淺,處在一種半自知的狀態,能感到自己的緊張。我小的時候,身體、睡眠都很好,所以後來說睡不好,家裏人都奇怪,認為是學習壓力太大了。可是現在的學習壓力也不算大,但是考前緊張,睡不好似乎成為一種習慣了,總克服不了。
T:你剛才說這種情況上小學時就開始發生,現在已形成習慣了,那麼,你自己能不能分析一下,這種考前緊張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比如,是不是和你小時候的成長經曆有關?
C:(沉思了一會兒)是這樣的。我從出生後不久直到12歲左右都在外祖父、外祖母家長大,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少。外祖父、外祖母都是中學老師,我和姐姐,還有幾個表兄妹住在一起,那時候家教非常嚴厲,我記得剛上小學時,總聽見外祖父、外祖母對我們要求“做好孩子”,“要考高分”。在每次期中、期末考試之前,家裏的氣氛就比平時要緊張,四五個年齡差不多的孩子都在忙著複習,都想考個好分數。平時的學習也嚴格要求,記得上小學時有一次抄寫漢字;晚上十點多了,我瞌睡得直打盹,不想寫了。外祖父就在旁邊守著,讓我寫完再睡,不寫就挨打。結果我總是寫一個錯一個,挨了一頓罵。
T:你和你的姐姐、表兄妹或其他同學是否有學習上的競爭呢?
C:好像有一點競爭,但是不太激烈,因為和他們不是一個年級的,和一個同年級的表姐有競爭。和同學的競爭也不厲害,上小學時我的成績一直很好。後來上高中時成績就一般了。
T:你在考試之前的複習情況怎麼樣?
C:考前有心理負擔,這成為考前緊張的思想基礎,考前複習不能完全投入,弦不能總繃著,需要放鬆,分出時間來做做其他事。
T:那你說的心理負擔是什麼呢?
C:就是怕考不好。我從小就比較老實、敏感、也比較早熟,考試對我來說很重要。
T:就是說這種負擔造成了你的考前緊張、睡不好覺,久而久之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模式固定下來。
C:是這樣的。
T:存不存在這樣的情況,就是說睡不好成為考試成績不理想的一種借口,因為你把考試看得太重,這樣即使沒考好,心裏也會平衡一些,給自己些安慰。
C:好像有點兒。比如說到了期末考試,前一二門沒考好,後幾門就不想再複習,然後把考不好歸為睡不好造成的,不過這不象是最主要的原因。我在學習上從不偷懶,自律性比較強。我覺得我考不好和睡不好覺還是有直接關係的。
T:你想過一些辦法克服這種考前緊張、睡不好覺嗎?
C:因為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很長了,我也想過一些辦法,就是一些分散精力、減輕緊張的方法,比如睡前數數、吃保健品、練氣功等,但是效果都不明顯。
T:看來主要還是心理問題。
C:是的。
T:剛才你談到了家教對你的影響,說明你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嚴厲的家教,特別是對學習成績的嚴格要求,會對你的考前緊張產生重要作用,另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因素,比如說,你把考試看得很重要,考試對你是否有其他特別的意義。
C:(想了一會兒),你說的這一點對我很有啟發,我以前還沒這麼想過。我呢從小就比較早熟,比較懂事,初中時就讀康德、愛因斯坦的書。我把從小的理想和考試掛鉤,考得好我會很高興,一旦考不好我會好長時間不開心。
T:今天時間不早了,先談到這裏,你回去以後再從考試對你有何意義方麵挖掘挖掘,我們下次再談。
C:好的、謝謝。
(第二次會談,C如約來訪)。
T:你好,上次我們談了有關你考前緊張的問題,記得最後我讓你挖掘一下考試對你來說有何特別意義,也就是說,為什麼考試對你那麼重要呢?
C:這個問題我回去考慮了,我覺得確實是有思想根源,主要還是受小時候的影響,那種固有的觀念——非得考好分數不可。姥爺、姥姥是那種正統、嚴格的管教方式,我的自律性又太強,所以在潛意識裏把考試看得太重了,小學、中學我都是優等生、班幹部,一旦考壞這些東西就沒有了,很難想象失去這些東西自己會處在什麼位置上。
T:看來造成你考前緊張的不單是考試本身,還有一些與考試相關的其他因素摻雜在裏麵,你需要用考得好來鞏固你的好學生、班幹部形象,或者說:“我是一個好學生就得好”,二者共同作用構成了“我一定得考好”的信念。
C:您說得太對了,現在回想起小學、初中那些時候確實是這樣。我從小就老實、聽話,上進心強,受到老師的喜歡,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就是剛上小學時,老師就指定我當了班長,後來轉過幾次學也一直是班長、學習委員等。真的難以想象,這些圍繞在我身邊東西,怎麼說呢,這些“光環”吧,一旦失去的話會是怎樣的情形。
T:所以說你對考試的這種看法,或者說“我一定要考好”的信念,讓你在小學,初中一直是好學生、拔尖,同時也給你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特別是當考試有失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