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告訴王三豐,說沒查到,王三豐提醒他:“問‘114’。”
王大鵬笑著說:“這是個好辦法。”又回來撥“114”,通了,拿起電話說:“請查一下我家裏電話。”
那邊問:“你叫什麼名字?”
王大鵬火了:“我叫你查我家裏電話,你問我叫什麼幹啥?你是公安局的,查戶口啊!豈有此理!”
原來是這樣
王大鵬回家去問兒子名字。王三豐找來龐蕭問情況。龐蕭聽了笑起來:“王廳長,這事你口頭答應就行了,啥都不用管,啥都不用辦。他兒子是省精神文明辦的副主任,副廳級幹部,怎麼沒工作。他腦子還在幾十年前,你就別管了。”
王三豐聽了,半晌才說:“原來是這樣啊!”
胳膊擰不過大腿
糧食廳報牛廷華任副廳長,材料送上去,分管財貿口的閔安國副書記找王三豐談話:“組織上要安排羅曉九,牛廷華就下次吧。”
王三豐皺眉:“羅曉九根子上是個話劇演員,根本不懂糧食工作!”
閔安國麵有難色:“小羅是紀省長的小舅子。”
王三豐看看自己的胳膊:“胳膊擰不過大腿?”
支持精神文明建設
羅曉九走馬上任,文化廳的老朋友來找:“你可是咱文化廳出來的人,不能忘本哦!各縣宣傳隊窮得叮當響,你就不能給弄點錢武裝武裝?”
羅曉九說:“給我找個合適的借口。”
朋友說:“借口還不好找,大題目:支持精神文明建設!”
羅曉九仗著有省長姐夫,一向都是大爺作風,說:“行,就這麼定了!有一批購帳篷款,撥一部分給哥兒們。”
權力
牛廷華聽說購帳篷款被截,來問原因,被羅曉九訓了一頓。等王三豐回來查問,羅曉九大大咧咧地說:“我連這麼點權力都沒有嗎?你也太小題大做了吧?”
王三豐說:“國家的糧食,我們有保護的職責,沒有糟蹋的權力。這個權力不是個人的!你沒有,我也沒有!”
日程
羅曉九仗著後台硬,沒把王三豐放在眼裏,從上了任就沒怎麼在糧食廳呆過,有時開黨組會也不參加。王三豐找他談話,他搬著指頭數說,昨天給紀省長辦東,前天給羅廳長辦西,反正不是他姐的事,就是他姐夫的事。
王三豐聽了說:“你的工作日程裏少了一項。”
羅曉九說:“啥?”
王三豐說:“公事。”
掏話
改革開放之因,換來豐收之果。多年的空糧庫裝滿了,簡易庫也滿了,各地緊急催要帳篷,王三豐又高興又著急,慶幸牛廷華未雨綢繆,預進了一批帳篷,遺憾的是羅曉九將部分購帳篷款截給了文化廳,留下了不小的窟窿。
年終總結工作,王三豐讓全廳職工討論,輿論一致要為牛廷華請功,批評羅曉九不負責任。羅曉九很不高興,找王三豐發泄:“你挑動群眾敗壞我的聲譽,什麼意思?”
王三豐說:“如果他們表揚你,你是不是會比較高興?”
羅曉九說:“那當然。”
王三豐說:“那你教教我,如何把話從他們嘴裏掏出來?”
主人
史義山和謝池建言:“給上麵寫報告,把羅曉九調出去。”
王三豐說:“什麼理由?”
兩人說:“第一,不懂業務;第二,群眾反映強烈。”
王三豐說:“我剛調來時也不懂業務,你兩個也是從外麵調來後才慢慢熟悉起來的,怎麼可以說人家。至於群眾反映,又能起什麼作用?”
兩人義憤起來:“領導幹部是大眾的公仆,廣大職工才是企業的主人,不聽群眾意見怎麼行!”
王三豐說:“是主人就應該有權辭退仆人啊!”
表揚
羅曉九找姐夫告狀,紀緒山問王三豐:“聽說糧食廳的人對曉九有些議論?”
王三豐說:“有。表揚他在糧食廳對文化工作做出了貢獻。”
發揮更大作用
王三豐趁機讓紀省長好好跟羅曉九談談。紀緒山沉著臉說:“我會談的。你的意思是不是不想要曉九?”
王三豐說:“不是不想要,是想讓他發揮更大作用。他對文化工作比較熟悉,在糧食廳還不忘為文化工作做貢獻,要能調回文化廳去,貢獻會更大。”
“聽長”
紀緒山冷冷一笑:“你是不是想分管組織工作?”
王三豐說:“不敢。不過,紀省長要是讓我管,我一定給羅曉九同誌安排一個最合適的崗位。”
紀緒山說:“哦,說出來聽聽,什麼崗位?”
王三豐說:“文化廳‘聽長’。”
聽音聽不出別字,紀緒山笑說:“你也認為他能當廳長?”
王三豐說:“能,他是個好‘聽長’。”
不管是大管
過了些天,王三豐為報牛廷華當副廳長的事,帶人事處長一起去找紀緒山。紀省長說:“幹部是省委管,我隻是個副書記,再說,你們糧食廳也沒有職數,怎麼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