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這一站來了解一下被譽為“兵家之祖”的孫武。孫武,字長卿,即孫子,春秋末期齊國人,他是著名的軍事家。孫武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他的祖父、父親都擅長帶兵打仗,他從小就飽讀兵書,對軍事非常感興趣。

孫武生活的時期是社會動蕩不安的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都勵精圖治,企圖稱霸天下、統一中原。這一時期正好是我國曆史上封建社會取代奴隸製社會的大變革時期。孫武生活在齊國,當時的齊國內部危機重重,齊國的王室同四大家族的矛盾、四大家族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為了爭權奪利引發的內部戰爭愈演愈烈。

由於孫武的父親孫憑是當時齊國名將,使得他從小耳濡目染,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知識。他很小就開始閱讀軍事書籍《軍政》,加上他也耳聞目睹過一些戰爭,所以孫武自幼在軍事上就有過人的見解。後來齊國爆發了內亂,孫武對內部爭鬥很反感,不想陷入其中。他看到南方的吳國國勢強盛,國內也相對比較穩定,所以年僅十八歲的他毅然告別了自己的家鄉,長途跋涉,投奔吳國。

孫武

孫武來到吳國後,過起了隱居生活。他一邊考察古戰場著書,一邊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給自足生活。後來,他在郊外無意遇到從楚國逃難來的伍子胥。伍子胥原本是楚國的名臣,因父親伍奢和兄長伍尚被楚平王殺害而逃到吳國。他立誌為父兄報仇,興兵伐楚。孫武與伍子胥興趣相投,很快結為密友。兩人隱居避世,整日討論兵法。公元前515年,吳國公子光趁吳伐楚之際,刺殺吳王僚,而後自立為王,即吳王闔閭。他繼位後禮賢下士,重用伍子胥等人,訓練軍隊,發展生產,國力大增。伍子胥知道孫武的才能,就向吳王闔閭舉薦。從此,孫武就開始擔任吳國的將軍。孫武嚴格練兵,使得吳軍的軍事素質有了很大提高到。公元前512年,闔閭、伍子胥和孫武帶領吳軍攻取了楚國的附屬國鍾吾國、舒國。幾年後,孫武又率軍滅掉了楚國。後來,闔閭不聽從孫武、伍子胥等人的勸告,貿然帶兵攻打越國,結果中計,自己傷勢太重而去世。孫武和伍子胥就輔佐闔閭的兒子夫差,率軍打敗了越軍。吳王夫差打敗越國之後,逐漸驕傲自大起來,不再聽從孫武等人的勸告。孫武看到這樣的情形,就決定隱居,一直到最後死在了吳國。

孫武所著《孫子兵法》有哪些內容?

《孫子兵法》,全書共十三篇,其中包括《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其中《計篇》主要是出兵前和戰爭中的謀劃,以及計謀在戰爭中的重要性。這一篇也是全書的綱領。《作戰篇》主要論述速戰速決的重要性。《謀攻篇》是用計謀征服敵人。《形篇》講自己製造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勢篇》論述如何製造壓倒敵人的氣勢。《虛實篇》講作戰時如何采用“避實而擊虛”的方針,奪取先機。《九變》論述的是將領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戰略戰術。《行軍》講行軍中怎樣宿營和觀察敵情。《地形》論述的是六種不同的作戰地形以及其相應的戰略。《九地》講將軍指揮作戰時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機動地處理問題,這也對將領本身提出了要求。《火攻》是用火助攻。《用間》論述如何利用間諜配合作戰。

孫武是如何指揮吳軍破楚的?

公元前506年,吳國帶領3萬訓練有素的士兵,乘坐戰船準備攻打楚國。楚國軍隊也加緊了防備,準備與吳軍一戰。沒想到孫武卻改變了路線,放棄了戰船,改用陸地進攻。伍子胥就問孫武:“吳軍很熟悉水性,擅長水戰,為什麼突然改從鸕鶿進軍呢?”孫武說:“用兵作戰,最貴神速。應該走別人預料不到的路,才能出奇製勝。”就這樣,孫武從軍隊中選出強壯機敏的3500人打頭陣,讓他們身穿堅固的盔甲,手裏拿著鋒利的兵器,接連戰敗楚軍。孫武用3萬軍隊就打敗了楚國的20萬大軍,獲得了最終勝利,成為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

大開眼界

《孫子兵法》是現存的世界上最為古老的兵書,又稱《孫子》《孫子兵書》《吳孫子兵法》《孫武兵法》《孫武兵書》等。這本書曆來都受到兵家的重視,據說法國著名國王拿破侖在戰敗後,都曾因沒有早日得到這本書而感到後悔。在我國自宋朝之後,《孫子兵法》就被列入了《武經七書》之首。唐初,這本書傳入日本,近代又風靡歐美等國家,已經被翻譯成多種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