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野依良治
出生地:日本兵庫縣蘆屋市
生卒年:1938—
曆史評價LiShiPingJia:野依良治,日本有機化學家,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野依良治1938年9月出生於日本兵庫縣蘆屋市,1961年在日本京都大學工學院化學專業畢業後留校作助教,1968年到名古屋大學理學院作副教授。野依良治1969年到1970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留學,1972年33歲時成為名古屋大學教授,並擔任該校研究生院理學研究科主任。
瑞典國王為野依良治頒發諾貝爾化學獎
早在150年前,法國科學家帕斯茨爾曾說過,人類沒有單純隻合成有益物質的能力。但科學家沒有被這個論斷嚇倒,尋求有益光學異構體的人工合成技術一直是化學家的一大追求。美國的巴裏教授用氧化反應催化劑,野依良治和威廉用氫化反應催化劑分別實現了光學異構體的不對稱合成,從而改變了自有化學合成以來的所有化學合成方法,在化學界和化工企業界產生了巨大影響。
野依良治主張科研要簡單明了,要注意研究的波及效果。他認為沒有波及效應的研究意義不大。他在讀研究生時就開始和野崎教授共同研究分子催化劑。他們把特殊的有機分子與那些能促進化學反應的銅等金屬原子相結合,這種新型催化劑能把光學異構體的左右手性物質分別合成。但開始時,有益光學異構體的製取率隻有10%,直到1980年這一比率才提高到80%。後又經過大約2年時間這個比率提高到了幾近100%。
相關鏈接
野依良治的貢獻
野依良治在威廉·諾爾斯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研究,並開發出了性能更為優異的手性催化劑。這些催化劑用於氫化反應,能使反應過程更經濟,同時大大減少產生的有害廢棄物,有利於環境保護。這些工作對手性氫化催化劑在工業上的應用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目前,很多化學製品、藥物和新材料的製造,都得益於野依良治的研究。
自20世紀80年代起,野依良治的科研成果在日本被大規模采用,用於生產香料和香味薄荷腦。左手性的薄荷腦氣味好聞,右手性的則沒有這種香氣。1983年野依良治和高砂香料工業公司合作,確立了隻選擇左手性薄荷腦的製造方法。目前高砂公司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薄荷腦生產廠家,年產1000噸,可滿足全世界1/3的需求。
過去,藥品和化學品的合成首先是合成包括許多不純物質在內的混合物,然後再設法提純,即費錢費力又給環境造成破壞。而利用不對稱合成技術製造的幾乎100%是所需的物質。目前這種合成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如美國孟山都公司將其用於生產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藥品,日本小野藥品工業公司用它生產生理活性物質前列腺素,日本第一製藥公司用其生產抗菌素……預計到2003年,應用這種合成技術所產生的效益將達到近1500億美元。野依良治在這一技術的研究過程中,共發表400篇論文,論文被引用次數達2.2萬次以上,這在日本化學家中是獨占鼇頭的。
——傳世佳言——
創造奠定了日本近代的國家基礎,要埋頭研究,努力創新,樹人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