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月刀,一聽見這三個字的人大多會想起青龍偃月刀。
青龍原本就和燕月刀是兩種不同的東西,青龍是一種生物,一種組織。而燕月刀卻是一柄刀。
巴山劍客名震巴國,蜀水刀客與他齊名,聯手之下獨步武林,一時間武林十大派無不以巴蜀刀劍為馬首。
巴山“金風劍”猶如清流暗疾,龍遊水底。蜀山“玉露刀”猶如青龍出海,磅礴大勢。
而燕月刀,沒有人見過它的刀鋒,傳聞它在白天的時候是一道銀白,從太陽的方向踏日而來;而在夜晚它則是漆黑的鋒芒,悄無聲息的奪走你的一切。
有道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在江湖中,無外乎是強者為尊,誰的武功高當然就得聽誰的。從文者爭相考個狀元,以光耀門楣,治國平天下;而武者,則都想爭個天下第一。
江湖中從來都不缺談論武功之人,尤其喜歡將俠客們相互比較。一論起來,比的大多不是俠義,而是誰的武功高低,誰才是真的天下第一?
而處江湖之遠者,不理廟堂高事,倒是俠義之爭喜聞樂見。所以古時候自從有了刀客劍客的那一天起,就有了武功爭鬥,而有了武功爭鬥,就難免有人談論誰的武功更高,更具有俠義精神。於是琅琊榜就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誕生了,專門收集江湖名宿的資料,分析出誰高誰低。
再到後來,琅琊閣消失於江湖,而百曉生應運而生。曆史上很多年,江湖人競相爭奪百曉生兵器譜上的排名。不過後來兵器譜排名被雲天之巔的公子羽所利用,在江湖上掀起腥風血雨,百曉生的掌門人見兵器譜已經變成了江湖爭鬥的利器,便也步了琅琊閣的後塵。
時至元末明初,一張新榜單在江湖中重新被推崇,那就是華山劍榜。
琅琊閣和百曉生相繼消失之後,江湖人並不會因為沒了排名就不爭個天下第一。而華山論劍就是近年來最著名的隱形排行榜,隻不過他並沒有派出天下第一,因為第一次排出的王重陽已經死了,而他創辦的全真教卻被他的俠名所累。有感於死者已矣,活著的人才最重要,當華山論劍新的排名變成“東邪西狂,南僧北俠,中頑童”之後,五位大俠更是連連出手相助南宋抵禦蒙古韃子進攻襄陽城,曆史已經過去了,是非功過咱們暫且不論。
但是以此也彰顯了五位大俠人品貴重,他們的俠義心腸遠非旁人可比。
而宋元相繼四五十年的逐鹿之戰已經結束,五位大俠更是拒絕任何江湖新秀的上門挑戰而遠遁世外逍遙去了。
大明初建,中原之地被大元的蒙古天朝鐵騎征戰四十年之久,百廢待興,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大明宮闕之內舉足輕重的謀臣李善長一紙奏章遞上了朝堂,千年帝都之側有一險山,號稱天下第一山,華山。自古俠以武犯禁,文以儒亂綱,這位新晉公爵便為“欽明啟運峻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提出“文選入朝,武選入編”的高招,一則使從文習武者均為朝廷所用,另外意圖安邦定國,避免俠以武犯禁,文以儒亂綱,以解決大明初建內憂外患的困擾。
華山劍榜就這樣應運而生。廣布天下以招賢納士。
華山劍榜並不是簡單的比武大會,更不是比武招親,劍榜的排名一開始是號召武林人士上華山論劍排名。隨後便有人才重提琅琊榜和百曉生兵器譜,而李善長就做起了這劍榜的文章,華山依舊例天天接受華夏大地上的能人異世來此論劍。另一方麵不停收集出武林俠士的資料,進行排名。
華山百裏之外千年帝都長安城內,一座占地千餘畝的豪門大宅,青磚紅瓦疊院重重,朱紅色的銅環門前一位青衣漢子快步疾馳,隻重重的扣了一下大門上的銅環,朝門裏說了一句“華山送來卷宗。”大門吱呀裂出一條縫,青衣漢子鑽進門,繞過前院直奔第二重院落裏最高的建築。這座千畝大宅屋脊高聳,六根朱漆合抱的大柱子中間是六扇回子格的平開門,門前掛著一塊金漆黑匾,上書“劍閣”二字,門裏一位老者在仔細的查閱劍榜。
榜首:童邑。
性別:男。
年齡:三十八。
籍貫:東魯人士。
常用武器:雙拳。
外貌體征:大塊頭,絡腮胡。
口頭禪:“同意。”“是要硬上嗎?正合我意!”
師承:年少入少林,俗家弟子。元朝禁武之後,遠赴巴蜀之地,習得一身十三太保橫練的功夫,武功臻至化境,橫練功夫已達“金鍾罩”的境界。(金鍾罩,十三太保橫練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