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說明
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探索,則是創新的前提和必由之路。新時期以來,中國當代小說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麵,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為了促使當代長篇小說更快地走向世界,走向輝煌,我們組織編輯了這套《探索者叢書》,希望有誌於此的作家朋友積極參與,也希望具有遠見和胸襟的讀者朋友給予理解和支持。
探索也應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形式本質上是為內容服務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探索就是尋找表現特定內容的最佳形式。因此,入選《探索者叢書》的作品理應是高品位的佳作,而徒具形式變化的作品不在此叢書之列。
《探索者叢書》將分輯出版,每一輯五種。這套叢書與我社編輯出版的《中國當代作家選集叢書》(側重中短篇小說)和《中國當代長篇小說珍藏本叢書》構成一個完整的體係,以展示中國當代小說創作的實績和發展新貌。
1
史青明承認,整個命運的改變,都是從海邊礁岩上那全然無意的一瞥開始的。那改變的還有人類——如果不是全體人類的話——對於生命、生存的世宿的悲觀絕望,而代之以無限無盡的蓬勃強旺的信念。在公元2018年召開的“人類生存狀況與展望”大會上,作為著名植物學家、人類學家,史青明就是這樣開始她的演講的。其時,偌大的會場座無虛席,數千來自五大洲的政府首腦和專家學者屏心靜息;鎂光燈有如夏夜飄忽的篝火,電視攝像機虎視眈眈,把她秀雅平和的麵孔和那麵孔上秀雅平和的神情送向太空,送向地球的每一角落。
那個夏日與二十幾年後的夏日原本沒有什麼不同。風是暖的,海是暖的,連海鷗也是暖的;暖得讓人心緒不寧,恨不能把胸腔剖開涼上幾個時辰。已是向晚時分,已是遠離療養院劃定的安全遊泳區(那裏有一道插著小旗的圍纜),走在暖而鬆軟的沙灘上,史青明還是決心與大海最後擁抱一次。按照計劃,明天的機票已經買好。作為中科院副研究員,史青明自有自己的職責和任務,不可能老是與丈夫綁在一輛戰車上,何況丈夫的假期也到了劃句號的時候了。
丈夫不肯聽從她的鼓動,於是便擔起服務員、場外鼓動員的角色。不時地舞著她的衣裙鞋子,朝向海上,發出或是嘲弄、或是挑逗、或是召喚的呐喊。海上也不肯寂寞,弄潮戲水、魚波出沒之間,不時飛出幾聲長呼短應。不惑之年已過,知天命之年將臨,兩棵掛滿果實的秋日的石榴樹,在大海和沙灘麵前,噴放出五月如火的芬芳。
沿著海岸海潮的方向,直到海邊出現了一片灰黑色的礁石叢,海底也開始有些粗糙起來時,史青明才在丈夫的喝彩與咋嚷中爬上礁岩。
海是遊子岸是母親。礁岩是母親盼歸的眼睛和敞開的乳房。對於海上歸人,礁岩是燈塔是希望;對於陸上來客,礁岩是溫床是愛情。從數不清的電影電視劇中,看過數不清多少的有關礁岩的浪漫故事,史青明還是願意重新演練一番。身是成熟之身,心卻依舊青春洋溢。她在礁岩上仰身而臥,把白潤豐澤的肌膚和女性動人的曲線,盡情地敞向海天;那肌膚和曲線是如此具有魅力,以至朝夕相伴的丈夫也不由地露出驚訝讚賞的目光,心底蕩起一層激情的漣漪。
她卻心緒平坦,靜靜地聽風聲過耳濤聲拍岸,靜靜地看浪花追逐雲團織錦。這樣不下二十幾分鍾,在丈夫看了一眼表、發出幾聲催促之後,才緩緩爬起,接過衣裙朝頭上套起來。
也就在這一接一套之間,幾塊異乎尋常的礁岩映進了她的眼簾。
“咦?你起來!起來!”她嚷著。
“怎麼啦這是?”丈夫早已過了動輒驚詫的年齡,可還是服從了命令。
那是較低處的幾塊礁岩,一叢老遒粗豪的樹根從一側的土崖中伸延而出,在礁岩上纏繞迂回,形成了一盤奇拙希古的景觀之後,又以流瀑般的神姿,向另外一側的岩層深處紮去。
“老根!”她一聲驚呼。
“八成是化石吧。”丈夫隨口做著判斷。五十萬年前,這裏,包括幾百幾千平方公裏的海麵,還是一片古木參天的高原。
史青明把裙子朝頭上一套,上前打量著,同時伸出了手指。判斷立時被否定了。作為植物學家,任何生命的氣息都是逃不出她的眼睛和手指的。
她直起身向四處望去。海,海浪,海灘;海灘外一道低矮的土堰,土堰上幾叢枯黃的衰草,幾棵疏落的小鬆樹;再向外便是無邊的鹽池、莊稼地、公路和村莊了。沒有大樹老樹,把所有掛著樹的名字的植物捆到一起,也不過老根的三分之一。
她眉宇鎖起,鎖起的眉宇下迸出數不清的烏黑賊亮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