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的CEO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文中說:高手指路,較通俗的說法,叫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每天該花最多時間做的事,就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巨人”,然後把自己弄得身輕如燕,想設方法站上巨人的肩膀。
對此,葉茂中這廝頗有同感。今天有幸讀到馮建軍先生的《再看榜樣,中國化妝品行業最具影響力200人》一書,一氣讀完,不禁拍手稱快。原來,我們所需要尋找的“巨人”或者“榜樣”,被馮建軍先生用十五年的心血總結出來,請上了書中“寶座”,隻待我們花些時間與榜樣們認真“討教”一番,一定大有裨益。基於此,葉茂中這廝認為,馮建軍先生確實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成功總是幸福的,凝結在成功背後的奮鬥曆程更能給讀者以啟發和力量,給行走在路上的日化人更多的激勵。
縱觀商業市場,中國目前的企業運營理念和商業運行模式還沒有達到一個完全成熟的高度,特別是在化妝品行業裏,與國外巨頭的差距尤甚。
“1989年11月,我們開始進入農村調查,那時候基本每個村子會有一台電視機,晚上村裏所有的人聚在一起看電視,每個人都知道海飛絲。”
——寶潔公司第一位中國市場研究員BerenikeUllmann如是說。
一個神話就此誕生,自此以來的二十年間,潘婷、飄柔、海飛絲、沙宣、伊卡璐、OLAY、SK-II等等,時至今日,一個個寶潔旗下品牌不僅占領了中國各大小商超百貨的貨架各個角落,也逐漸占領了消費者的視線與選擇。當然更不要忘了還有聯合利華與拜耳道夫另兩大巨頭,國內品牌何去何從?
在全球化的今天,要在博弈中取勝,與國際品牌進行對抗,需要我們的企業帶頭人胸懷天下、腹納乾坤。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優秀的執行力。也需要思維開闊具有良好的創新力和勤奮的渠道耕耘。這200位極具影響力的人,是中國化妝品行業所湧現出來的傑出代表,涉及到商業領袖、企業領袖、渠道領袖、媒體領袖、營銷專家和職業經理人,給行業內善於獨立思考的精英樹起了一麵旗幟。
他們有的不懼艱難,善於謀篇布局,硬是把一個瀕臨倒閉的小廠做到如今穩坐中國洗滌用品行業的第一把交椅。
他們有的抓住機會,突破區域限製,在渠道上踏實耐心耕耘,把一個地區產品做成全國性的知名品牌。
他們有的善於創新,把中國的傳統中草藥融入到日化產品中,在產品高度同質化的化妝品市場殺出一條血路。
他們有的恢弘大氣,打造出合理的品牌梯隊布局,形成有層次的品牌管理模式,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
……
縱然我們無法複製他們的成功,但是我們可以借鑒他們成功的模式和方法。成功從來不缺機會,缺的是方法,往往是奇招。從古至今,勝利永遠青睞“善出奇者”。例如以葉茂中營銷策劃機構服務的珀萊雅,在市場一片美白和抗皺的叫賣聲中迅速決定:以補水這一市場空白為突破點,搶占補水品類領導者品牌,繼而推出絕對產品“早晚水”真正站住“深層補水專家”的定位,08年實現100%增長;再說我們服務的另一客戶,相宜本草,在整個沒有鮮明個性的本草品類中打造“非傳統,快本草”的產異化定位,一個字“快!”就完成其品牌奠基,08年銷量直衝兩個億,完成150%增長。國內品牌如陷入淡化產品而強調“絕對品牌”的誤區,以己之弱攻彼之強,必然在國外巨頭包夾之下進退為難。
以上僅僅隻是兩個簡單的例子而已,但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它真像一個寶庫,有那多
的捷徑可尋,有那麼多的訣竅和奇招可學,有那麼多的經驗可以借鑒。它通過全麵展現行業內最具影響力200人的平凡人生和不平凡經曆,不僅讓我們從中學習到層出不窮的成功方法、營銷奇招,同時在這些不凡的曆程中,所體現的膽識和勇氣,鍥而不舍、執著追求的精神,將激勵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
沒有誰不能成功,沒有誰不能成為別人的榜樣,也沒有哪一個品牌不能成為行業領導者。隻要選擇正確的路、正確的榜樣和方法,成功就不會是空中樓閣。我們讀著本書中行業領航者的非凡生命曆程和奮鬥經曆,站在榜樣的肩膀上,依循著他們的足跡遷徙,總結一套成功的方法並有效實施,或許有一天,你也會成為行業的榜樣,成為最有影響力的自己。
北京葉茂中營銷策劃機構董事長葉茂中
2010年1月22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