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州市信訪局接待大廳窗外,是一片枝繁葉茂的竹林,微風一吹,沙沙作響,不禁使人想起清代當地詩人鄭板橋的名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說到張雲泉對困難群眾的情,多少人會記起一個個感人的瞬間,多少人會講起一段段動人的故事,多少人會流下一行行滾燙的熱淚!每當群眾身處困境,他風塵仆仆的腳步總會穿梭在大街小巷,給他們帶去生活的勇氣和希望。
“憂民所憂。樂民所樂”
今年3月3日,殷偉搖著輪椅到信訪局送來一麵錦旗,上書八個大字:心係困難群眾,關愛弱勢群體!當買來的鞭炮劈裏啪啦地響起,他緊緊握住張雲泉的雙手,淚水早已模糊了視線。
1989年,市一建公司工人殷偉在援外施工時從腳手架上掉下來,致使下肢癱瘓,這個家頓時烏雲壓頂。工傷手續又遲遲辦不下來,多年花去了巨額的醫療費,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1998年底,殷偉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來到信訪局。在張雲泉和風細雨的開導下,殷偉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臨走時,張雲泉拿出200元錢,對殷偉說:“兄弟,把這點錢帶上,辦點年貨,先把年過了。”殷偉怎麼也不會想到,第二天一早,張雲泉竟然拿著米、油和水果來到自己的家。
在張雲泉的關心下,1999年6月,殷偉的工傷鑒定手續辦好了。從此,張雲泉逢年過節就到家裏探望,還兄弟長、兄弟短地叫個不停。
不久,殷偉又犯起了愁:由於修路拆遷,他將被安置到20多平方米的解困房。這麼小的地方會給搖著輪椅的他行動帶來不便,兒子也大了,怎麼住得下呢?殷偉狠了狠心,再次來到信訪局。
任勞任怨的張雲泉四處奔波,多方協調,終於讓殷偉住上了120平方米的大房子,這是殷偉做夢也未曾想過的呀!
以人民之憂為憂,以人民之樂為樂,這是張雲泉最樸素的情感。誰為人民造福,人民就把誰銘記在心。
朱秀蘭因病致殘,丈夫離她而去,她幾次寫好遺囑,準備了結此生。有一次,她撥通了張雲泉的電話,張雲泉勸她放下包袱,專程買了一隻花籃送到病床前。
關爾洋夫婦因住房問題上訪,受到張雲泉的接待。從此,逢年過節張雲泉就提著東西去看望,還給關爾洋送去一件毛背心。
20多年過去了,那隻花籃和那件毛背心還一直被珍藏著。
“共產黨的幹部都是人民的兒子”
有人說:“信訪局是個筐,什麼困難都往裏裝。”臉色枯黃、身上沾有嘔吐物的孫玉寶老人搖搖晃晃地來到信訪局,竟是請政府幫助解決一套壽衣。他患有胰腺癌,沒錢做手術。張雲泉聽後一陣心酸,打來一盆清水,把老人的衣服擦幹淨,聯係了一輛三輪車,親自把老人送到醫院。
要動手術了,老人卻犯了愁:自己無兒無女,開刀簽字的事怎麼辦?張雲泉拉著老人的手說:“共產黨的幹部都是人民的兒子!我就是你的兒子,這個字我來簽。”手術進行了5個小時,張雲泉在手術室外也整整等了5個小時。手術很成功,張雲泉為老人買好飯票,並常常抽空來看望。
老人的病治好了,張雲泉和同事來到醫院,接老人出院。老人泣不成聲地說:“是信訪局救了我這條老命,我回去告訴全村的人,共產黨的幹部好啊!”
“共產黨的幹部都是人民的兒子!”這是一個領導幹部的心聲,是新時期一個共產黨員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最好注解!
某百貨公司職工胡克明一家被錯誤下放,1986年,老胡和老伴朱蘭連續到市政府上訪,成了“老大難”。
張雲泉熱情地接待了他們:“孩子的工作要緊,我們先想辦法解決戶口問題,其他事情慢慢來。”張雲泉東奔西走,把老胡一家的戶口辦好了,從此成了胡家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