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裏的老百姓再三懇求誌願軍連隊將羅盛教的遺體交給他們,他們要按照朝鮮人民最隆重的禮節來安葬烈士。
黃昏,村裏村外的人們都趕來了。阿媽妮用村民們跑了十多裏路買來的白布趕製葬衣;崔瑩一家同老鄉一道流著淚為救命恩人供上最好的祭品;明玉和小夥伴們滿山遍野搜挖來青翠的小鬆柏;元善女老大娘在山坡上,把那原準備給自己用的風水很好的墓地,掃了一遍又一遍……
第二天,人們用白絲綢把烈士的遺體裹好,中間穿上朝鮮衣服,外麵穿上誌願軍軍裝後,抬著向墓也走去。全村男女老幼跟在後麵,迎著呼嘯的寒風,端著供品,默默地走在堆滿冰雪的山路上。千言萬語,說不盡心裏的沉重的哀痛。
鄉親們輕輕地將烈士的遺體送進墓坑,最後一次深情地凝視著親人的容貌。四周一片沉寂。這時,當支部書記用顫抖的聲音輕聲說道:“鄉親們,記住他吧!他埋在大地上,也埋在我們的心中!”人們的淚水再也抑製不住,奪眶而出!
羅盛教的戰友們,一個個垂首肅立,低聲嗚咽,他們為有這樣英雄的戰友而驕傲,他們覺得,羅盛教仍在他們的行列中。
崔瑩早已泣不成聲,他手裏拿著一瓶酒,端了一碗豆腐、一碗飯,放在墓前的石桌上,跪在墓前,悲痛地說:“羅盛教叔叔,我永遠忘不了你的救命恩情,我們要世世代代紀念著你!我決心參加人民軍,繼承你的遺誌,和誌願軍一塊,打敗可惡的美國侵略者!”
浸滿朝鮮人民感情的泥土,輕輕地覆蓋了烈士的遺體。墓前栽滿鬆柏,放滿花圈,一塊不朽的紀念碑矗立在烈士墓前。
支部書記指著雪裹冰河的泥櫟河,激動地說道:“就是在這條河裏,誌願軍為救我們的孩子,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而美國強盜,則殺死我們的親人,讓屍體染紅了河水!誰是我們真誠無私的朋友,誰是我們不共戴天的敵人,我們朝鮮人民永世不會忘記!鄉親們,讓我們永遠都記住羅盛教的名字吧!”
從春天到春天,從冬天到冬天,羅盛教墓前的綠樹成蔭了。他熱愛著的這個世界,一年比一年更加美麗了。他光榮的名字,他偉大的精神,像春風一樣吹遍了英雄的朝鮮和我們偉大的祖國。
中國人民誌願軍政治部,為了表彰羅盛教同誌的國際主義精神,給他追記特等功,同時,授予“一級模範”、“特等功臣”等光榮稱號。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追認羅盛教烈士為“模範青年團員”。
朝鮮人民為了紀念羅盛教烈士,將石田裏改為羅盛教村。將泥櫟河更名為羅盛教河。在河對岸安葬他的佛體洞山上,樹立著“羅盛教亭”和金日成同誌親筆題詞“羅盛教烈士的國際主義精神與朝鮮人民永遠共存”的“羅盛教紀念碑”。
在羅盛教烈士的陵園裏,天天人群不絕,鮮花不斷,人們永遠地懷念著這位英雄。
羅盛教河畔的朝鮮人民,更是用美麗、動聽的歌聲,來頌揚英雄。你聽:
羅盛教山上的花常開不謝,
羅盛教河裏的水永流不斷。
羅盛教村裏的人夜夜夢念,
羅盛教這個名字喲,
會千秋萬代地傳遍!
……
青青河,高高山,
中國英雄萬萬千。
我們心愛羅盛教,
讚美的歌兒唱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