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序(1 / 2)

楔子

遼,原名為契丹,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其於916年,之後,其次子耶律德光(902年-947年)於947年定國號為“遼”。

公元926年到947年,是遼太宗耶律德光統治的時代,在這一階段,遼太宗繼續父親耶律阿保機的事業,向南用兵,不斷進攻漢族地區,掠奪財富和奴隸,爭霸中原,開始了對中原地區的擴張。

公元936年,石敬瑭和後唐李從珂發生矛盾,石敬瑭為保住自己的勢力,稱帝登基,隻得向遼太宗求救。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稱子、割讓燕雲十六州為條件,乞求耶律德光出兵助其反對後唐。等待已久的耶律德光喜出望外,遂親率5萬騎兵,在晉陽城下擊敗後唐軍,冊立石敬塘為後晉皇帝。其後,便率軍南下,助石敬塘滅後唐。石敬塘向太宗自稱兒皇帝。

割取燕雲十六州後,耶律德光為了統治懷柔燕雲十六州地區的漢人,於938年(會同元年)把民族色彩濃厚的契丹國改為大遼,改元會同。耶律德光采取“因俗而治”的統治方式,實行南北兩麵官製度,分治漢人和契丹。又改幽州為南京、雲州為西京,將燕雲十六州建設成為進一步南下的基地。

而這一時期正是中原五代的後唐與後晉時期,皇帝更替頻繁,先後有莊宗(923-925)、明宗(926-933)、閔帝(934-934)、末帝(934-936)、高祖(936-941)、出帝(942-947)。

在中原地區,遼軍四出擄掠,致使生靈塗炭,給人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中原軍民奮起反擊,誓死要收回河山。至此,遼宋兩國爭奪、戰爭不斷。而我們的故事就從這裏開始了。

公元939年,契丹,北院王府

圍牆院內,門掛紅燈,壁貼喜字,各廳的侍女忙碌在揚長的小路上,穿梭在一片喜氣氣氛中。

越過花園,到了前廳,隻聽杯觥交錯,朗笑醉聲,彌漫在一群男人當中。

花園的另一處,月光柔和,梅花飄香,落櫻淩絮,紛紛撒撒飛落了一地。窗內,女子玉手拖起,眼帶月影,仿若一潭清水,雅淡淨亮。

忽的門外一個身穿粉色棉襖走進屋內,手端銅盤,見裏屋的女子坐在窗前,一動不動,便心疼起來,“哎呀,姐姐,你怎麼又坐那裏了?”

拿起炕床上的裘皮外褂披在窗前女子身上,又絮叨道,“姐姐,與其待在這裏不開心,咱們走就是了?何必受這些外族人的氣!”

女子輕輕的歎了口氣,收緊衣領,搖搖了頭。

粉衣女子握住女子的雙手揉搓在手中,一邊哈出熱氣,一邊說道,“又是搖頭,住在這裏又不會生出金子,那些契丹人光知道讓咱們幹活,連半個銀子都不發,根本不把咱們當人,最可恨的就是那個什麼大王的,長得人模狗樣的,動不動發火打人,簡直就是---就是---”女子越說越氣憤,頓時便想不到心中的罵詞了。

“就是什麼呀?”對麵的女子嫣然一笑,“真是個傻丫頭!”

“就是禽獸不如!”粉衣女子脫口而出。

“噓---”女子食指堵住她的嘴,“丫頭,別亂說!”見她仍然很不服氣,女子心有歉疚,“清宇,要不你走吧,去過你自己想過的日子,不要跟著我了,拖累著你,我實在不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