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1 / 2)

明朝嘉靖年間,大明皇帝朱厚熜實施海禁,阻斷了明朝與海外各國的海上商道。海禁使本就貧瘠的東瀛四島受到沉重的打擊,再加之東瀛四島內經常發生饑荒,加之當時東瀛各個大名處於諸侯爭霸時期,國內一片哀鴻遍野。一些戰敗的東瀛諸侯和盤踞在東瀛沿海一帶的大名結成聯盟,並聯合各方海盜勢力決定派兵打開大明王朝的門戶。為此,東瀛倭寇屢犯大明東部沿海地帶,對明朝沿海各城燒殺搶掠,大明皇帝隨即下令,命明朝軍隊進行反擊。

雙方的戰爭持續了數十年,雙方傷亡的人數不斷上升,而雙方的矛盾也逐漸變為了不死不休的民族仇怨。

多年的戰爭使本就不富裕的東瀛國力越發的空虛,東瀛各諸侯自知正麵戰場不是大明軍隊的對手,從而明麵上用軍隊在沿海襲擾,暗地裏則是采取滲透的方法,派遣婦女、小孩滲透到各大城市的權貴府邸甚至皇宮之中,還派遣東瀛武林人士滲透到中原武林之中,妄圖從兩個方麵控製整個大明王朝。

經過多年的努力,一些派到皇宮裏的女人和孩子,如今都身兼要職,甚至有的人還當上了嘉靖皇帝的妃嬪。而潛伏在中原武林中東瀛武士則沒有這麼好運,雖然有些人闖出了些名堂,但始終無法有所成就,這些人漸漸的失去了諸侯的重視。

嘉靖21年,發生了一件震驚朝野的事件—壬寅宮變。大明嘉靖皇帝差點死於幾名宮女之手。事後數十名宮女被處以極刑,甚至連服侍嘉靖皇帝的嬪妃曹端妃和王寧嬪也被淩遲處死。據事後調查,證實曹端妃、王寧嬪和這些宮女都是東瀛幕府派來的奸細,隨即在京城中掀起了一陣腥風血雨,大部分在皇宮和京城的幕府奸細盡數被拔出,牽扯人數達到數百人,而且不乏一些朝廷重臣府中的要人。

但沒有多久,此事就被壓了下去,了解此事的人一個個的不是被流放就是死於非命,之後朝野上下再也沒有人敢在京城中提及這件事。

而誰都不知道還有一個人了解整件事情的經過,在壬寅宮變的那個晚上,一名中年道士帶著一個孩子連夜出了京城。

......

壬寅宮變前夜

嘉靖皇帝的嬪妃,王寧嬪帶著她的兒子,年僅6歲的九皇子朱載德,來到了距離乾清宮不遠處的一座房屋中。

住在這裏的是嶗山玄學大師孫玄清道長。

由於嘉靖皇帝信奉道教,所以常常會邀請一些道教名家前來論道,以求長生不老之術。這孫玄清道長是來自於齊魯之地中嶗山的道教名家,20歲時遊離全國各地尋訪名家,年紀輕輕便已成名於江湖,30歲便在嶗山開宗立派,僅僅十餘年的發展嶗山派的名聲便響徹武林,嶗山派門下弟子雖然不多,但嶗山弟子在中原一帶行俠仗義、行醫傳道,其中的佼佼者曾在抗倭戰爭中做出過巨大貢獻。

嘉靖皇帝聽聞嶗山有位道教名家,便差人邀請孫玄清道長前來皇宮論道。孫玄清本不想親自去,但奈何嘉靖皇帝“三顧茅廬”,不得已便之身前往皇宮。

孫玄清本以為嘉靖皇帝隻是想求長生不死之術,但一見麵才發現這位嘉靖皇帝對道教玄學有很深的見解,二人一見如故,常常論道到深夜。

嘉靖皇帝甚至讓自己的三皇子朱載垕和九皇子朱載德拜孫玄清為師,並讓孫玄清就住在自己的寢宮乾清宮旁邊,以方便自己和孫玄清道長論道。

孫玄清在皇宮一待就是4年,在這期間孫玄清沒有收過其他的徒弟,專心教導兩位皇子習武修道,特別是對自己的小徒弟朱載德甚是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