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器官,我們每天的進食,交流,微笑等等都離不開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的關注程度也隨之上升到新的階段,當然,口腔健康也不例外,追求健康的您,對口腔保健到底了解有多少呢?現在,就從口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牙齒說起吧!
一、牙齒是由哪幾部分構成?
牙齒由牙冠和牙根構成,牙齒露在口腔內的部分稱為牙冠,埋於牙槽骨內的部分為牙根,牙冠和牙根的交界部位稱為牙頸部。老年人由於牙齦退縮,牙根可有部分外露。從牙齒的縱剖麵觀察,牙齒可分為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和牙髓四部分。
牙釉質是覆蓋於牙冠表麵的一層硬組織,在牙尖處最厚,向頸部逐漸變薄。牙釉質半透明,呈乳白色或淡黃色。其顏色與牙釉質的礦化度有關,礦化度越高,牙釉質越透明,其深部牙本質的黃色易透過而呈淡黃色;礦化度低則牙釉質透明度差,牙本質顏色不能透過而呈乳白色。乳牙礦化度低則呈乳白色,恒牙礦化度高呈淡黃色。牙釉質是全身最硬的組織,可抵抗較大的壓力,牙釉質較脆,位於其深部的牙本質富有一定彈性,可適當分散牙釉質的承受力使其不致碎裂。
牙骨質是覆蓋於牙根表麵的一層硬組織,在牙頸部較薄,根尖和磨牙根分歧處較厚。牙骨質與骨組織相似,但牙骨質內沒有血管。在正常生理情況下,骨組織不斷的既有新生又有吸收,而牙骨質隻有新生,不被吸收。牙骨質中有纖維與牙槽骨相連,使牙齒固定在牙槽骨中。
牙本質是位於牙釉質和牙骨質內側的一層硬組織,構成了牙齒的主體,對內可保護牙髓,對外可支持牙釉質和牙骨質。牙本質色淡黃,稍有彈性,硬度比釉質低。比骨組織略高。
牙齒內部有一腔隙,成為牙髓腔。牙髓位於腔內。牙髓是一種疏鬆結締組織,其中包含神經組織、血管、淋巴組織,造牙本質細胞等,是牙齒營養、感覺、生長及免疫中心,通常稱其為“牙神經”是不全麵的。牙髓內神經很豐富,受到外界刺激時,常反應為痛覺,而不能區分冷、熱、壓力、化學等刺激,這可能是由於牙髓中缺乏對這些刺激的感受器。牙髓神經還缺乏定位能力,故牙髓發炎時,患者往往不能正確指出牙痛的準確部位。
二、我們一生中的牙齒數目
人類屬雙生齒類,一生中將有兩副牙齒,即乳牙和恒牙。人類應有20顆乳牙,其中乳切牙8顆,乳尖牙4顆,乳磨牙8顆,一般出生後6個月至2歲半萌出。在6歲至12歲為替牙期,乳牙逐漸自動脫落,恒牙萌出,至第二磨牙長出時,口腔內共有28顆牙齒,其中切牙8顆,尖牙4顆,雙尖牙8顆,磨牙8顆。大多數人在18~25歲時,第三恒磨牙(即智齒)萌出,由於人類的進化,第三恒磨牙有退化的趨勢,有的人少一、兩顆甚至完全沒有第三恒磨牙。所以,成年人應有28~32顆牙齒。
醫生為了便於在病曆上記載,通常用“+”符號將牙弓分為上下左右四個區域。從中線開始,乳牙用羅馬數字Ⅰ--Ⅴ分別表示乳中切牙、乳側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恒牙用阿拉伯數字表示:1—8分別表示中切牙、側切牙、尖牙、第一雙尖牙、第二雙尖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三、牙齒的形態和大小
由於牙齒的種類不同,牙齒的形態和大小也有差異,恒切牙牙冠正麵呈鏟形,側麵呈楔形,根呈圓錐形,上頜中切牙大於側切牙,下頜中切牙小於側切牙。尖牙(俗稱犬牙)是全口最長的牙齒,粗壯有力。上頜尖牙正麵觀呈圓五邊形,側麵觀呈三角形,牙根粗長,很橫斷麵呈圓三角形。下頜尖牙比上頜尖牙窄而薄,牙體顯得細長。雙尖牙有兩個牙尖,因而得名。上頜雙尖牙牙冠大致呈長方體,下頜雙尖牙牙冠大致呈正方體,除上頜第一雙尖牙多為兩個牙根外,其餘雙尖牙多為1個牙根。磨牙咬合麵上有多個牙尖和窩溝,似山峰和山穀交錯排列,磨牙牙冠體積最大,上磨牙牙冠大致呈斜方體,下磨牙大致呈長方體。上頜磨牙一般有3個牙根,兩根在頰麵,1個在齶麵,分別稱為近中頰根、遠中頰根和齶根,呈三足鼎立之勢;下頜磨牙一般有兩個牙根,一個在牙齒的近中,一個在遠中,分別稱為近中根和遠中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