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支持療法和森田療法(3)(1 / 2)

住院治療的目的是,使病人對精神的自然流動及其演變有實際的體會,消除以前對病的臆斷和誤解,達到心理上的“自然流動、無所住心”的狀態。因此,對臥床期可能流露出的心理狀態,事前不能向病人說明,這點很重要。因為病人事前如果知道在此期間會產生無聊、悲觀的情緒,會使之采取預期的態度,心理的自然流動就會被歪曲。當然,在采用住院療法之前,施治者應先使患者對森田住院療法的過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患者可自己作出是否入院治療的決定。患者的求治欲望越強,越有利於治療。

在中國,李振濤等人試用森田住院療法治療強迫症、恐懼症和疑病症病人,取得了滿意的療效。李振濤等人對病人住院期間的活動內容做了一些更改,如在第一階段即讓病人寫日記,閱讀指定的“患者必讀材料”,向病人介紹森田療法的原理,在日記中也可寫一些治病的體會。在其他階段也增加了豐富的作業內容,並在不同階段進行心理測查,以進行比較。

下麵是李氏運用森田住院療法治療的一個實例,摘錄其日記,可了解病人是怎樣通過森田療法而逐漸康複的。

2.治療病案

求治者:女性,36歲,工人,診斷為疑病症。在住院時期的日記中寫道:“我5歲時,母親患胃癌死去,以後父親特別注意我的胃,老是問我感覺如何,我的胃口一有些不適,就嚇得父親變了臉色。這樣就使我產生了對胃腸癌症的恐懼心理……我看過一本醫書,書上寫著‘氣滯’容易造成癌症,以後我就害怕脹氣。聽說口水能引起脹氣,就怕咽口水,越怕咽,心裏越緊張。把牙咬緊,心想這樣就會少出口水,但口水反而更多。成天沒別的事就想到咽口水。精神上極度緊張、恐懼,真是活受罪。每天都摸到肚子脹,右邊重。為此做了無數次檢查,喝了無數湯藥,還覺得肚子脹。希望檢查,希望自己別患了癌症。”

絕對臥床期:“……我是對健康太注意了,越注意就越擔心有病,越咬牙越流口水。我每天醒來第一個感覺,就是肚子脹氣。越注意肚子,越感到脹氣。這就是心身交互作用,還有自我暗示‘我今天千萬不要再難受了’……

所以我的病來自自身……我越想擺脫,就越擺脫不掉。醫生告訴我這個方法不對。我按醫生講的去做,不去理會病,不去注意脹氣,好像口水也少了,精神也不緊張了。”

輕工作期及重工作期:“我今天畫的畫大家都說好,我有好多年沒能這樣畫畫兒了,我太高興了。我注意畫畫兒,對脹氣抱著有‘就讓它有去吧’的態度,反倒覺得沒有那麼脹了……我幹活累了,已不再注意肚子脹氣。”

回歸社會準備期:“整天忙著幹活。醫生說過,把注意放到現實,做好現在的事。身上感覺好多了。”

(二)門診治療

1.門診治療概述

門診治療仍須遵循森田療法的基本原則。但由於門診治療沒有住院治療所具有的特定環境,不能采用臥床及作業布置方式進行治療,因此具有與住院療法的不同特點。

門診治療主要通過施治者與患者一對一的交談方式進行,一般一周一次、或兩次。施治者應注意對患者的共情並建立良好的治療關係,施治者應在掌握患者生活史的基礎上,盡可能理解患者的現實情況,不以症狀作為討論的主要內容,鼓勵患者麵對現實生活,放棄神經質的抵抗症狀的立場,認識到事物不以自己的主觀願望而轉移,認識到接受症狀的本來麵目,不試圖去控製,症狀就會改觀。最後鼓勵患者要承擔自己生活中應承擔的責任。在治療中,施治者應盡可能用提問的方式啟發患者對問題的理解,而不是過多地采用說服的方式。治療的關鍵是幫助患者理解順應自然的原理。

門診治療的要點是:

(1)進行詳細的體格檢查,以排除嚴重軀體病的可能,消除患者的顧慮;(2)指導患者接受症狀,而不要試圖排斥它;(3)囑咐患者不向親友談症狀,也囑咐親友們不聽、不答複他們的病訴;(4)恐懼症患者不應回避人,要帶著症狀去參加各種活動。

我國學者曾采用門診治療方法,對16例神經症患者進行治療,並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其具體做法為:初診30至60分鍾,複診為15至30分鍾,第一個月的治療每周1次,以後為l至2周1次。治療的主要方法為言語指導和日記批注。首先引導患者領悟其症狀與人格特征的關係,告知形成症狀的有關因素,要求患者將自己的理解和體驗寫在每天的日記上。要求患者使用兩個日記本,施治者在複診時針對患者上次日記中暴露的問題進行批注,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言語指導,提出下一次的要求,與此同時,要求患者閱讀森田學說的有關材料。專家們認為,由於門診治療中,施治者不能親自觀察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行為,因此,讓患者記日記,通過對日記的批注來對患者進行指導,是治療的中心環節。施治者在治療指導中特別要注意:第一,治療始終要針對患者的人格問題,不能被其症狀所糾纏,對症狀應置之不理,讓其自然淡漠;第二,在患者對治療要點理解的條件下,著重要求其在生活實踐中自覺地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