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病因病理
近視眼,是指隻有離眼睛40厘米以內的東西能清晰地在視網膜上成像。我們讀書和操作電腦的時候都屬於近距離用眼,盡管顯示器通常距離50厘米左右。眼科醫師、驗光師以及其他的眼科從業者都發現了凝視電腦屏幕和近視之間的聯係,但是隻有一小部分人因為近距離用眼而使近視度數加深。並且近視到底是因為看書還是因為凝視電腦屏幕,仍然不清楚。美國俄勒岡太平洋大學眼科教授詹姆士·希伊說:“我們還沒有分清是什麼在起作用。”
在介紹近視眼的概念之前,先簡單說明一下什麼是“正視眼”。
所謂“正視眼”,是指眼在無調節狀態下,平行光線進入眼內,經屈光係統屈折後,焦點正好落在視網膜上,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圖像,具有這種屈光狀態的眼,就叫“正視眼”。而近視眼則是指眼在無調節狀態下,平行光線進入眼內,經屈光係統屈折後,在視網膜前方形成焦點,光線到達視網膜時已散開,不能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圖像,所以不能看清遠處的物體。近視的發病原因尚不十分明了,除少數高度近視眼與遺傳(一般認為主要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有關外,絕大多數的近視主要是後天用眼的不良習慣所造成。如:
一、營養不均衡“催化”近視
兒童眼科專家指出,除了遺傳、過度早教和電腦等人們熟知的因素,營養不均衡也是導致孩子近視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中維生素、礦物質含量少,而維生素A、鈣恰恰是眼球發育必需的元素,攝入不足就會使眼眶內壓力增大,眼球外凸,前後距拉長,引發近視、弱視等視力低下問題。
二、解決辦法
策略一:
“雜食”是保證孩子均衡營養的有效途徑。摒棄挑食、偏食的不良習慣;平時有意識地給孩子多吃一些與眼睛發育密切相關的食物,如含維生素A、維生素B1、B2、維生素D、維生素E的胡蘿卜、魚、海產品、水果蔬菜、粗糧。
吃糖、巧克力、奶油蛋糕、冰淇淋應適可而止,因為甜食對眼睛的發育沒有好處,還容易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多動。
策略二:
教孩子學會正確用眼,幼兒看書時間一次不超過20分鍾,眼與書的距離保持在30厘米左右,光線適度。
眼睛也需要勞逸結合,用眼最多半個小時就要做眼保健操或望遠,另外多做戶外運動。
策略三:
父母每半年帶孩子查一次視力,最長不能超過一年,以及時發現眼睛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果孩子反複近距離或眯著眼看東西,做視力測查更不能怠慢。
(1)睡眠不足,用眼時間過長:大家都知道,通過眼的調節,人的眼睛無論看遠或是看近,都能看清楚。正視眼注視遠處時,不需用調節;而看近距離目標時,則需要眼的調節,即眼內肌肉緊張,眼睫狀肌開始收縮,晶狀體向前凸起,以增加眼的屈折力量,變更眼內成像的距離,以適應明辨近距離目標的需要。目標越近,眼的調節也就越大。這樣會使眼的調節過度緊張,時間長了,眼內肌肉甚至呈痙攣狀態。當看遠物時,眼肌不能靈活地放鬆,看遠模糊不清,從而形成近視。這是青少年易發生近視的主要原因。
(2)光線過弱或過強:在看書、寫字時,如果光線不符合要求,或過弱、或過強,也容易發生近視。這是由於光線過弱或過強時,眼睛均不能清晰地看清字體,於是就眯著眼睛看,從而加重了眼的調節負擔和疲勞,日久將導致調節痙攣而形成近視。
(3)讀、寫姿勢不當,用眼距離過近: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應端正,距離保持在30厘米。如果讀、寫姿勢不當,如躺在床上、走路、坐車看書或用眼距離過近時,均可造成調節緊張、痙攣,最後導致近視眼的形成。
(4)近視與營養:據報道,有些營養物質的缺乏,如缺少鉻、鈣、鋅、碘等,可以誘發近視。
本病屬中醫眼科學“能近怯遠”的範疇。病機多由肝腎兩虛或久視陰血暗耗,無以滋養於眼所致,本病名見於《審視瑤函》。但於《諸病源候論》中已有記述,稱“目不能遠視候”,《目經大成》中稱為“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