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到西秦(1 / 2)

八月的西秦正是火一般的季節。雖然不是華夏國的著名火爐城市,但由於地處大西北,地麵溫度也能煎雞蛋了。

火熱的天並沒能將勤勞的西秦人逼回空調房裏。大街上依然車水馬龍,摩肩接踵。賣烤紅署的阿姨和賣冰棍的大叔正進行著拉歌式的比拚。倒也奇怪,這麼熱的天,紅署阿姨的生意竟一點兒也不差,看來再熱的天也抵擋不住美食對胃的誘惑。街邊各種叫賣聲、廣告語以及大媽大叔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西秦軍醫學院就在這熱鬧非凡的大東路上。

說起這西秦軍醫學院,最開始西秦尚未發展起來,它其實是在郊區的荒涼地段。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西秦軍醫學院慢慢的也成了市中心了。於是,它也不得不用烏龜殼一樣的圍牆把自己與外界隔出來,學院大門也重新修建,並拉出了警戒線,以示與周圍區別出來。慢慢的,西秦軍醫學院就成了地標。尤其是和它緊挨著的西秦醫院,更是西北地區第一大醫院,名揚遠近。西秦軍醫學院和西秦醫院的名聲就慢慢大了起來。

大東路西秦軍醫學院站,22路公交車緩緩進站。一個穿著略有發白牛他褲和略顯破舊但很幹淨的白襯衣的十八九歲的大男孩拉著頗大的行李箱走下車來。他就是陳鷹笛。陳鷹笛大約有一米八以一米八五的樣子,身材頗好。熱,是陳鷹笛的第一感覺。以前在老家山村的時候,從來沒想過太陽會對人如此熱情。伸出修長的五指擦了擦額頭的大汗。他的手指修長,皮膚略有一點黑但卻非常有質感,高挺的鼻梁,明亮而有神的雙眼,性感的嘴唇,哪怕是破舊的衣服和土氣的寸頭發型也抵擋不住他的帥氣。

陳鷹笛操著不太流利但卻標準的普通話向正在賣紅署的大媽問了路,大媽熱情的給他指了方向。陳鷹笛感覺到,西秦熱情的不止太陽,西秦人也很熱情。西秦軍醫學院大門不大,也不豪氣,甚至還不如陳鷹笛高中的校大門高大。但“西秦軍醫學院”六個金燦燦的大字卻沒有人能夠忽視。不止西秦人,整個華夏國,都不能忽視這六個字所代表的含義。華夏唯一的軍醫院,培養了幾乎所有的華夏軍醫,可以說,西秦軍醫學院是整個華夏軍隊的醫療根據地。同時,西秦軍醫學院的科研水平極高,這不是體現在一般意義的發表文章上麵,而是實打實的為部隊研發出了多種急需藥物,曾經在戰場上挽救了無數戰士的生命,立下過汗馬功勞。在新時代,令世人恐慌的禽流感等流行病,也都是西秦軍醫學院首先攻克。當然,這些就不是民眾所能知道的了。

“站住。”陳鷹笛還沒來得及向衛兵打招呼說明情況,就先被叫停了下來。“幹什麼的?”

“我是來報道的新生”,陳鷹笛老實的把簡單的錄取通知書雙手遞了過去。

“你為什麼沒有乘坐學校接人的大巴車過來?”衛兵隻瞄了一眼,並沒有接過通知書。

“是這樣的,我出火車站的時候沒有找到學校接新生的車。”陳鷹笛老實的回答到。他確實在火車站見到了好多學校的迎新接待點,但找了一圈也沒有看到西秦軍醫學院。於是隻好自己坐公交車過來。事實上這是他第一次坐公交車,不知道什麼是公交站台,不知道如何看公交車的上下行方向,他是向好幾個路人請教了一番才最終坐上22路公交車。農村的孩子還真是可憐啊,連公交車都不會坐。這是陳鷹笛的第一感慨。

他不知道,農村的孩子的可憐的地方,遠遠不止不會坐公交車,當然這是後話。

“那你進去吧。”衛兵並沒有和陳鷹笛多說。陳鷹笛的身份他看到通知書的封麵就確認了,沒有哪個人敢拿這個東西造假。而且,自己坐車到學校來的學生也並不少。衛兵沒有為難他。

“謝謝”,陳鷹笛收回通知書,“麻煩您問一下,我應該怎麼走呢?”

“順著這麼走,然後看路標,有指示新生報道的地方。”衛兵簡單幹脆,並用手指了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