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糖尿病基礎知識(1)(1 / 2)

(第一節)概述

一、什麼是糖尿病

1.概述

糖尿病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以及肥胖發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糖尿病在中國的發病率達到2%,據統計,中國已確診的糖尿病患者達4000萬人,並以每年100萬人的速度遞增。

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見病,臨床以高血糖為主要標誌,常見症狀有多飲、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可引起身體多係統的損害。引起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以及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係列代謝紊亂綜合征,其中高血糖為主要標誌。臨床典型病例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即“三多一少”症狀。

2.分類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發生於青少年,其胰島素分泌缺乏,必須依賴胰島素治療維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見於30歲以後中、老年人,其胰島素的分泌量並不低甚至還偏高,病因主要是機體對胰島素不敏感(即胰島素抵抗)。

3.胰島素與糖尿病

胰島素是人體胰腺β細胞分泌的身體內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在人體組織細胞、肌肉細胞、脂肪細胞等的細胞膜上都有胰島素受體,胰島素在人體內必須與受體結合,才能使細胞周圍的葡萄糖輸入細胞中,葡萄糖進入細胞中才能被細胞所利用。所以在同等血漿胰島素水平時,胰島素受體越多,胰島素作用能力越強。如果胰島素受體減少或衰退,胰島素作用能力就減弱。肥胖病人由於人體組織細胞增大,胰島素受體數目相對減少,因此各種降糖藥物治療效果都很不理想,原因就是沒有針對胰島素受體來治療。

胰島素抵抗是指體內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外周組織如肌肉、脂肪對胰島素促進葡萄糖攝取的作用發生了抵抗。

研究發現胰島素抵抗普遍存在於2型糖尿病中,幾乎占90%以上,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發病主要因素之一。

4.治療和預防

1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後的5年內很少有慢性並發症的出現,相反,2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之前就已經有慢性並發症發生。據統計,有50%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慢性並發症,有些患者是由於並發症才發現患糖尿病的。

因此,糖尿病的藥物治療應針對其病因,注重改善胰島素抵抗,以及對胰腺β細胞功能的保護,必須選用能改善胰島素抵抗的藥物。些藥物主要是胰島素增敏劑,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時有效及根本上的治療,預防糖尿病慢性並發症的發生和發展。

胰島素增敏劑可增加機體對自身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自身的胰島素得以“複活”而充分發揮作用,這樣就可使血糖能夠重新被機體組織細胞所攝取和利用,使血糖下降,達到長期穩定和全麵地控製血糖的目的,使人體可長久享用自身分泌的胰島素。

糖尿病治療必須以飲食控製、運動治療為前提。糖尿病人應避免進食糖及含糖食物,減少進食高脂肪及高膽固醇食物,適量進食高纖維及澱粉質食物,進食要少食多餐。運動的選擇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應盡可能做全身運動,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礎上應用適當的胰島素增敏劑類藥物,而不是過度使用刺激胰島素分泌的藥物,才能達到長期有效地控製血糖的目的。

二、糖尿病的病因

1.與1型糖尿病有關的因素

自身免疫係統缺陷:由於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種自身免疫抗體,如穀氨酸脫羧酶抗體(GAD抗體)、胰島細胞抗體(ICA抗體)等。這些異常的自身抗體可以損傷人體胰島分泌胰島素的B細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島素。

(1)遺傳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遺傳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發病基礎,這種遺傳缺陷表現在人第六對染色體的HLA抗原異常上。科學家的研究提示:I型糖尿病有家族性發病的特點——假如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麼與無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