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霜坐在轎子裏,想著心事。她是小門小戶的女兒,父親是個落魄秀才,多年不第,就在村中做了教書先生,母親先輩也是大戶人家,可惜她命運不濟,出生時,家族已經外強中幹,一日日衰落,最終自己也嫁入寒門。
日子雖然清苦,但是爹娘相敬如賓,女兒孝順聰穎,比起一些富貴人家妻妾成群,爭寵鬥惡,自有一股溫情。可是如今……夫婿的家事顯赫,自己肯定衣食無憂,但是這就夠了麼?或者,這些對於自己真的重要麼?
她左思右想,突然聽外麵人報,說轎子已經進了謝家,淩霜的心跳陡然加快,不知道謝行一是何種樣人?他們見麵會是怎樣的情景?
可惜她多慮了,謝行一並不在家,仆人說他出門了,不知什麼時候回來。淩霜長籲一口氣,心中暗喜。對於這個陌生的夫婿,她有莫名的恐懼,可能他太優秀,自己太平凡,怕他看到自己時,掩飾不住失落甚至鄙夷。
她猶自想著心事,鮮兒說道:“小姐,公子不在家,我們去看看小公子吧,他可是謝家的寶。老太爺說了,讓小公子以後就跟著您。”
淩霜這才回轉心神,想起謝老太爺說起謝行一有個來曆不明的兒子,叫念兒——聽到這個名字,淩霜就想謝行一肯定念的是念兒的娘。孩子雖然出現的突然,但畢竟是謝家骨血,而且是第四代長孫,一家人書若珍寶。謝行一疼愛兒子,要帶在身邊,放在自己爹娘身邊都放心不下。謝老太爺讓念二以後就跟著淩霜,做淩霜的兒子。而且囑咐淩霜,一定對念兒好,這是打開謝行一心結的關鍵。但是淩霜並不想打開誰的心結。她隻是父母之命難違,才無奈嫁入謝家。聽了鮮兒的話,淩霜點頭應允。鮮兒帶著淩霜來到念兒的臥房。
念兒正在熟睡,真是個玉娃娃。淩霜暗想,謝行一一輩子別回來,自己守著念兒也行。
接下來的幾日裏,淩霜和念兒相處融洽,形影不離,晚上和念兒同睡。其實和孩子相處,隻要真心對他就好。淩霜有些為難,不知道該教念兒叫自己什麼,所以隻好先不教這個。
轉眼十天過去,淩霜和念兒天天快樂似神仙,淩霜甚至把謝行一忘了,每天眼裏都是念兒胖胖的小臉,細細的小胳膊和小腿,笑起來彎彎的月牙眼。跟在念兒屁股後到處跑,順便騙他背誦古詩,記憶花草樹木名稱、認識日常器皿等等——淩霜對於“娘子”的角色很排斥,但是“娘親”這個角色她如今還是很喜歡的。她甚至想到自己帶著念兒遠走高飛。她有時也會羨慕念兒的母親,生出這的孩子,不知她本人是何模樣?外婆是個美人,可惜母親和她一代不如一代。要不等自己將來有了女兒,嫁給念兒也不錯——淩霜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謝行一已經走出了她的腦海,她一時間把自己到此的真正目的忘記了——其實是不想記起。女孩家希望嫁個好人家,但是門當戶對很重要。自己雖然相貌尚可,但是和謝行一門第差距懸殊。如果找個條件相當的普通人家,像爹娘那樣,可能還能成就一段和和美美的姻緣,但是造化弄人,成了如今,不知道自己要麵對的是什麼。爹娘也是考慮了很久,決定冒這個險:他們受過窮,體會過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不想女兒在遭遇這樣的生活。淩霜是個聰明的女孩,如今有了這樣的機會,以後就要她自己把握了。
這些天,淩霜雖然開心,但她也看到了,謝家女性居多,環肥燕瘦,各有姿色,有弱柳扶風的美嬌娘,有英姿颯爽俏佳人,有媚得入骨,也有清麗脫俗……都是二八佳人,自己要不是因為上輩人的因緣,連這裏的丫環都選不上。心中暗暗稱奇,也不知道謝行一從哪裏搜羅這麼多美人。
淩霜和謝行一並未明媒正娶,如果真不行,自己就走人,反正此處距離家鄉路途遙遠,鄰居也不知道自己的遭遇。到時候尋個距離爹娘近的人家嫁了,也好陪在爹娘身邊,安享晚年。她知道爹娘的心思,但她不想把握這個機會,她不想因為衣食去逢迎。
淩霜每日和念兒玩耍,府裏也無人與她多來往,但是每日三餐用度,都有人悉數打理。這肯定是有主人吩咐的。
念兒熟睡時,淩霜就讀書,謝家藏書甚多,讓淩霜心中歡喜,她是個愛書之人。有些書已經讀過幾遍,因為喜歡,又拿出重讀。讀到“十年生死兩茫茫”、“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之類的詩句時,總是讓她唏噓感慨,掩卷沉思。雖然已爛熟於心,總忍不住再把卷細看。
一月已過,淩霜沉浸在念兒和詩書的世界裏,對於謝行一不願意再想。
一日,念兒午睡,淩霜坐在床上看書。看的有些累了,就把目光看向念兒,一下子覺得人世間所有的美好都將自己圍繞,要是爹娘再在身邊,自己的人生就完滿了。
謝行一其實早就回府了,但是對於這個爺爺應塞給自己的“娘子”,他懶得搭理。他爹娘對於老爺子的決定也堅決不同意,但是老人在家裏有絕對的權威,讓他們無計可施,隻能權宜之計,讓淩霜先住進謝家,等有機就把淩霜送走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