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其他療法(3)(1 / 3)

減壓按摩法

糖尿病患者高血壓的發病率高,約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合並高血壓。在高血壓患者中,糖尿病的發生率也遠遠高於血壓正常者。按摩對於糖尿病合並高血壓者有較好的療效。用雙手拇指橈側緣交替推印堂至神庭30次。用雙手拇指螺紋麵分推攢竹至兩側太陽穴30次。用拇指螺紋麵向下直推橋弓,先左後右,每側10次。用拇指螺紋麵按揉百會、印堂、四神聰、百勞各50次。用中指指端叩擊頭部2~3分鍾。用雙手大魚際按揉太陽穴30次,按揉時的旋轉方向均向前。以率穀為重點掃散頭側麵左右各30次。拿捏風池各10次,以局部有輕微的酸脹感為佳。按揉肝腧、腎腧、太溪、太衝各30~50次。順時針摩腹3~5分鍾。用拇指螺紋麵向下直推橋弓,先左後右,每側10次。由前向後,用五指拿頭頂,至後頭部改為三指拿,順勢從上向下拿捏項肌3~5次。拿肩井10~20次,拿捏上肢2~3次。用雙手大魚際從前額正中線抹向兩側,在太陽穴處按揉3~5次,再推向耳後,並順勢向下推至頸部,做3次。用雙手掌根同時拍擊下肢內、外側2~3次,然後擦湧泉至熱。每天按摩1~2次,持續3個月為1個療程。3個月後如果恢複正常,按摩可改為每天1次或隔天1次。

按摩的基本手法

推法

用手指或手掌或大魚際或小魚際或肘麵,著力於人體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向前、向上、向外直線單方向推動,推動距離應盡量長,然後順勢返回,推法所能達到的深度隨著用力大小而異,輕可浮於肌膚表皮,重則深及筋骨髒腑,進行推法時的力量須由輕而重,用力大小應根據病情和患者體質而定。對初次治療的患者,需隨時詢問其情況,觀察其反應,用以調節手法的輕重快慢,使之適度。推法分指推法(用拇指指腹在頸項、手、足等部位做推動)、掌推法(用手掌在背、腰或四肢處做推動)、拳推法(用食、中、無名、小指指間關節作用於脊柱兩側做推動)。推法的頻率一般每分鍾為30~60次。具有疏經通絡,行氣消淤,調整脾胃等功效。

摩法

用手掌掌麵或四指指麵附著於某個部位,以腕關節連同前臂有節奏地做環圓形移動摩擦,作用力溫和而淺,僅達到皮膚及皮下。摩法分指摩法和掌摩法。在按摩時肘關節自然屈曲,腕部放鬆,指掌緩和而協調,指摩法每分鍾120次,掌摩法每分鍾80次。輕摩能起安撫、鎮靜、止痛的作用,重摩可活血驅寒。摩法常在按摩治療的開始、結束及變化手法時應用。掌摩法適用於麵積較大的部位,如腹、背、腰、臀等處。具有溫經活絡,調和氣血,祛淤止痛,消炎退熱,祛寒加熱,消積導滯,祛鬱放鬆之功效,適用於各種疼痛和局部知覺障礙等疾病,尤其適合於糖尿病並發末梢神經病變者。

按法

是用手指、手掌、肘、足或其他器械按壓身體的適當部位的一種手法。按壓的深度可達骨骼、關節、髒腑,淺則及皮肉。手法有:用大拇指指峰或螺紋麵按壓;用大拇指、食指或中指的第一指間關節的彎曲突起處按壓;用單掌或雙掌相疊的掌根部分按壓;用屈肘部突出的鷹嘴部分按壓等。按壓時,必須徐徐地逐漸加壓,由輕而重,當患者感到有一定的壓迫感後,持續一定時間,再慢慢放鬆減壓,也可間斷性地一按一鬆,有節奏地按壓。按壓時間在10秒鍾至2分鍾為宜,注意按壓不移位。此按摩法具有放鬆肌肉、開通閉塞、活血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坐骨神經痛及腰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