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成纖維細胞幹擾素-β治療輸血後丙型肝炎的療效國外報道,用人成纖維細胞幹擾素-β治療輸血後丙型肝炎11例,治療前用肝活檢證實,5例為慢性活動性肝炎,6例為急性肝炎。方法是將人成纖維細胞幹擾素-β300萬單位加入500毫升生理鹽水中靜脈點滴,每周3次,共4周。治療結束後,對4例急性肝炎及4例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進行了肝活檢,另一例急性肝炎於1年後行肝活檢,結果如下:(1)4例急性肝炎患者中的3例和4例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中的2例,其門脈區和肝小葉周圍炎性浸潤改善,未發現肝細胞壞死,但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的肝纖維化程度無改善,另1例急性肝炎在治療1年後,肝活檢示組織學正常。
(2)5例慢性活動性肝炎於1周後,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簡稱轉氨酶)開始下降,3例降至正常範圍,但1個月後,全部患者轉氨酶回升,12個月達治療前水平;6例急性肝炎,5例轉氨酶降至正常範圍,其中4例穩定12個月,1例3周後轉氨酶回升,4個月後自行恢複正常,穩定7個月;另1例急性肝炎於治療結束後,轉氨酶立即恢複正常,且穩定12個月。
上述結果表明,輸血後急性丙型肝炎,幹擾素治療效果肯定,而對輸血後慢性丙型活動性肝炎,僅有暫時降酶作用。因此認為,幹擾素-β短期小劑量治療輸血後急性丙型肝炎,療效良好,前景廣闊,但能否防止急性肝炎慢性化,還需要作對照研究。
五、淋巴瘤停用化療時的丙肝病毒攜帶者易發生暴發型肝炎嗎例144歲,男性,有慢性丙型肝炎病史2年,無肝硬變。
當伴發非霍奇金淋巴瘤時采用環磷酰胺、阿黴素、長春新堿、博萊黴素及口服強的鬆等治療10個療程。停藥2周後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高達6030單位/升,膽紅素296.6微摩爾/升,Ⅲ°肝昏迷。多聚酶鏈反應檢出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陽性。基因型1b。其他肝炎病毒指標均陰性,各免疫抗體均陰性。以急性肝功能衰竭於6日後死亡。
例231歲,男性,6年前輸血後丙肝抗體(抗-HCV)陽性,組織學證實為丙肝病毒(HCV)相關性肝炎,但無肝硬變證據。因伴發霍奇金淋巴瘤,並用阿黴素、博萊黴素、長春新堿、氮烯咪胺治療2個月。停藥後24日患者ALT3870單位/升,膽紅素201.8微摩爾/毫升,Ⅲ°肝昏迷,HCVRNA由治療結束時的108基因組當量/毫升降至102基因組當量/毫升。HCV基因型為2a,其他病毒和抗核抗體、抗線粒體抗體、平滑肌抗體、肝腎微粒體抗體均陰性,經支持療法後患者康複。於第五十日肝組織活檢顯示慢性丙型肝炎表現,ALT正常。
這兩例丙型肝炎在化療期間無輸血、吸毒或酗酒史。但均證實為慢性丙肝病毒攜帶者,在停用化療或糖皮質激素時,會出現廣泛肝壞死。提示對即將進行化療的患者,應進行丙肝抗體檢查,如為陽性,治療前、中及後,或在糖皮質激素減量時,應密切注意ALT及肝細胞發生致命性惡化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