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一心盼孩子成“神童”,如果您一心盼孩子成“天才”,那麼,勸您不如合上本書。因為本書關心的是絕大多數的普通孩子,是普通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不要怪我給您潑冷水:任何“神童方案”都是忽悠人的,“天才”更不是可以“批量生產”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大多也是為人父母者給自己吹了一個美麗的肥皂泡。真的。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神童”,“天才”更是不可複製。
但是,每個孩子都可以也都應該心理健康地成長,成長為大寫的人!
記得去年一家雜誌就心理健康問題對我進行專訪,最後讓我談幾句對家長的建議。我曾說到,我們的很多家長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都在比學趕超地著急上火地想方設法訓練孩子。可訓練來訓練去,到頭來訓成“神童”的還是沒幾個,而真正訓成“神”的就更難找了。這是因為,不顧自然法則,違反發展規律,急功近利,心急火燎,不但無效,反而會有害——害得大多數孩子仿佛都成了“輸家”。
其實,“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原本就是一句騙人的鬼話。就人的發展說,製約的因素太多太多,發展的速度、發展的水平、發展的趨向,更是千差萬別。這千差萬別之中,絕大多數孩子都屬於常態的發展,快點慢點,高點低點,又有什麼輸贏可分?隻要順其自然,每個孩子就會得到應有的發展。
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經常在郊外散步。一次,他在草叢中看到了一枚蝶蛹。還是早春時節,老人怕蝶蛹挨凍,就小心地把它帶回家精心保護起來。不知不覺中,小區的花園綠了起來,春天真的來了。老人精心保護的那隻蝶蛹裏麵也開始有了動靜。過了幾天,裏麵的幼蝶把蛹殼拱開了一條小縫。可是,那幼蝶太嬌嫩,太弱小了,掙紮了好長時間也出不來。老人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看幼蝶總也出不來,老人急了,想到現代醫生常用的剖宮產。於是,他便找來剪刀,小心翼翼地將蛹殼剪開,把那隻幼蝶從殼中解放了出來。看到這美麗的小生靈出殼了,老人很為自己的“善舉”而得意,臉上笑成了一朵花。然而,老人如花的笑容卻如一朵曇花,一閃而逝了。因為,美麗的蝴蝶雖然出殼了,可它的翅膀軟弱無力,一副病態模樣,根本飛不起來。沒幾天,蝴蝶便夭折了……
這是為什麼?也許,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很多很多,但我以為最根本的一點是,不能順其自然,即便再是好心也要辦壞事。我們的家庭教育也是這樣。由於沒有順其自然,有多少父母和這位老人一樣,拿一片好心來傷害著孩子?有多少孩子如同幼蝶一樣,承受著好心父母的“善舉”帶來的傷害?
如此說來,順其自然才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一個根本法則。
所謂順其自然,從心理學角度說,就是順應孩子的心理年齡特征,順應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進而促進孩子心理健康地成長。為了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我們為人父母者,不能不首先讀懂孩子的心。正是為了幫助家長朋友讀懂孩子的心,才有了這套《輕鬆讀懂孩子心》叢書。按照學前階段、小學階段、中學階段,叢書分為三冊,以便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家長朋友各取所需。
現在您手上的這本書,就是專門寫給中學生家長朋友的。心理谘詢工作中,我知道了太多的中學家教心理案例。打開這本書,您仿佛入座一個家教圓桌,可以聽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中學家教故事。書中的故事,個個點擊中學家教的心理熱點,處處剖析中學家教的心靈困惑,時時導引中學家教的心路曆程。全書按中學家教心理內容分為幾個部分,每部分有若幹話題。最後一部分,還提供了親子心理自測量表。當然,遵照心理谘詢的準則,故事中隱去了主人公的真實姓名、住址等有關信息,對有些內容做了必要的技術性處理。
為了幫助您輕鬆讀懂孩子的心,為了幫助您的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長,本書的寫作著力體現了三個鮮明的特點:第一,書中有問題,有案例,有故事,具有可讀性;第二,書中有解析,有診斷,有探究,講究科學性;第三,書中有建議,有方法,有對策,突出實用性。相信您會從中發現,噢,讀懂孩子的心,培養孩子心理健康成長,原來真的不難。
是的,讀懂孩子的心並不難,培養孩子心理健康成長並不難。現在,就從您最感興趣的地方,開始我們對孩子心靈的探索。
馬誌國
庚寅夏月於空心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