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臨床經驗(2)(2 / 2)

行為治療每2周為1個分療程,4周為1個療程。鑒於行為療法是一個調節過程,因此療程較長。

4.療效標準(1)治愈:經治療後,半年無尿床現象。

(2)基本控製:治療後,每個月偶有1或2次尿床現象。

(3)明顯好轉:經治療後,比原來尿床次數減少一半以上。

(4)無效:經幾個療程治療後,尿床現象無改善。

5.治療結果 本組治療對象中,治愈10人;基本控製16人;好轉22人;無效12人。

6.典型病例 患兒男,12歲,河北省人,小學五年級學生,身體健康,活潑可愛,聰明,稍見好動。

於1998年8月30日來門診。其父母述其學習成績好,在班裏名列前茅。好學、愛玩、興趣廣泛,受到老師及家長喜愛。但自小就有尿床的毛病,至今每周尿床2或3次,到醫院看過病,吃過藥,未見效果。

我們根據他食欲好、飲水多的特點,建議其父母用行為療法治療。具體使用調整飲水、按時排尿、忍尿訓練3種療法治療。其父母回家後嚴格按療法內容進行指導治療,堅持3個月餘。治療效果顯著,現每個月除陰天等特殊情況下偶有尿床現象外,一般無尿床現象發生。

7.體會 行為療法是近年來新興起的一種治療兒童尿床的方法,這種方法得到了中西醫專家的共同認可和提倡。

行為療法的理論基礎,源於心理調節學說、人體功能慣性學說、條件反射學說。

兒童尿床,大都是非器質性病變的功能性遺尿。屬習慣性、功能性的,為情智、心理失調所致。

因此利用行為療法對兒童產生尿床的不良習慣進行節製,對兒童心理進行調節,從飲食生理活動規律上給予引導,很有針對性、直接性。

如在本組患兒治療中,我們針對遺尿患兒易產生害羞、焦慮、消沉、無所適從等情況,反對對患兒采取打罵、挖苦、訓斥等做法,提倡心理疏導,恰當地給予安慰、鼓勵。要求家長設置日程表,當患兒無尿床表現時,便把小紅旗插在或貼在日程表上,並給予表揚或適當的小獎勵。這樣會強化患兒的自尊心,鼓勵患兒有效地對自己進行節製,從而減少或消除尿床行為。

我們還針對一些患兒飲食不節製或排尿無規律、無正向條件反射而引發遺尿的情況,要患兒進行睡前節製飲水,睡前睡後務必排尿,這樣會減輕束尿器官的壓力,形成正常的排尿慣性。我們對一些排尿器官節製不利的患兒,進行有計劃的忍尿訓練和中斷排尿訓練,這樣可調節、增進器官節製功能,形成正常的排尿機製。

尿床康複十拍歌

你拍一,我拍一,小孩尿床要看醫,你拍二,我拍二,查清病因在哪裏。

你拍三,我拍三,醫生檢查別叫喚,你拍四,我拍四,搞清病因趕緊治。

你拍五,我拍五,別聽遊醫瞎蒙唬,你拍六,我拍六,正規醫院把診就。

你拍七,我拍七,注意行為和心理,你拍八,我拍八,有了進步及時誇。

你拍九,我拍九,睡覺之前先解手。你拍十,我拍十,病愈全家笑嘻嘻。

寫給孩子父母的話

《孩子尿床怎麼辦》與讀者見麵了,作為本書的醫學專業顧問,我的心情很不平靜。為編寫這本小冊子,馬會鳴同誌進行了多年積累,在寫作過程中,又查閱了大量的國內外醫學資料,先後向多位知名的醫學專家請教,書中提到的一些問題,我們一起反複地探討切磋,但願本書能給尿床患兒的家長提供有益的幫助和啟示。

我從事醫療工作50餘年,接診患尿床症的患者可以說難以計數。對這種病症給孩子帶來的痛苦,有很多的體驗,對尿床病症給孩子父母帶來的各種想法也十分理解。《孩子尿床怎麼辦》這本書是寫給孩子父母的,關於孩子尿床的原因,治療尿床有什麼方法,該怎樣帶孩子看病等具體問題書中已說得很清楚,我不再述。隻是在本書出版之際,寫給孩子父母幾句話:要善待尿床的孩子,要科學地對待孩子尿床。中國有句古話:“話有三說,巧說為妙。事有三法,巧做為上。”對孩子尿床,不可坐視不管,又不可看成“洪水猛獸”,隻有用平常的心情和科學的態度對待它,才能把這常見的問題解決好。關於如何科學地對待尿床的問題,書中已盡力做了較多方麵的論述,同時,我們還特別開設了遺尿康複心理谘詢熱線(見封麵勒口)。如果孩子家長在尿床症康複方麵有什麼想法,可以與我們交流,我們願發揮餘熱為孩子服務。

毛東升

2004年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