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床與遺尿症是一回事嗎?
我們平時說的尿床,醫學上稱之為遺尿。在醫院,醫生則常稱之為兒童遺尿症。那麼尿床和遺尿症是不是一回事呢?嚴格地說:俗稱的尿床與醫學上稱的兒童遺尿症不完全是一回事。因為,遺尿症是尿床的一種表現,但不是所有的尿床都是遺尿症。因為要使尿床成為遺尿症,是需要具備一定條件的。我們說,所有的孩子出生後都尿床,沒有不尿床的孩子,也沒有尿不濕的小被子。但是這時候尿床並不是醫學上所稱的兒童遺尿症。兒童遺尿症是特指5歲以上兒童不能自行控製排尿,發生的夜間尿床、白天尿褲子的行為,且這種行為必須是每周2次或以上,而且它是持續發生的。也有學者把年齡定在3歲以上,但多數學者從發展的角度觀察,還是認為將年齡定在5歲以上比較科學。也就是說,要把尿床定為遺尿症需要這樣幾個條件:
①5歲以上的兒童;②有尿床、尿褲子現象發生;③尿床、尿褲子的現象必須是每周2次或以上;④這種現象必須是持續發生的。也可以說,如果1~2歲的小孩發生尿床、尿褲子,或者是5歲以上的兒童偶爾發生了尿床、尿褲子現象,則不能輕易地定為遺尿症。
作為普通家長,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遺尿症是嚴重的尿褲子、尿床行為,是一種病症,需要到醫院找醫生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而出生不久的孩子尿床或兒童的偶爾尿床,則隻須觀察和注意就可以了。所以,了解尿床與遺尿症之間的關係和含義,有助於我們科學地認識和正確地對待尿床。
遺尿症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上麵我們講了,不是所有的尿床都是病症,隻有達到了遺尿症時,才算病症。那麼什麼樣的尿床才是遺尿症呢?這是有診斷標準的。典型的遺尿症診斷標準:每周尿床2次或以上,而且沒有明顯的生理反應和額外的全身不適反應。
以年齡為標準劃分:
5~8歲為輕度遺尿症;9~12歲為中度遺尿症;13歲以後為重度遺尿症。
以夜尿次數為標準劃分:
每周尿床2或3次為輕度遺尿症;每晚尿床1次為中度遺尿症;每晚尿床2次或以上為重度遺尿症。
以夜尿時間段為標準劃分:
清晨尿床為輕度遺尿症;入睡後不久就尿床為中度遺尿症;入睡即尿床為重度遺尿症。
以睡醒難易度為標準劃分:
在尿床之前能夠自己去廁所,尿床之後能夠起來換衣服,或者尿床隻是尿濕一點內褲,為輕度遺尿症;僅尿濕內褲,而沒有尿濕床單及被子,說明孩子在尿床前可能醒來,為中度遺尿症;常把被子和床單尿成汪洋一片,為重度遺尿症。
病變引發遺尿的幾個問題
我們平時講的尿床或遺尿,是醫學上功能性遺尿的範圍。顧名思義,功能性是神經調節和功能調節失調方麵的原因。醫學上通俗講見病不見因,就是說可見到尿床的症狀,但經儀器或其他檢查又查不出明顯的原因。我們臨床上見到的遺尿的病例,93%以上都是這種情況。還有一些遺尿的病例,是身體內發生器質性病變後導致的。因此,人們也常稱之為病變性遺尿。通過醫療檢查和專家們觀察,認為易引發遺尿的病變有以下幾種。
1.隱性脊柱裂 這種疾病導致腦神經排尿功能指揮失靈,從而導致遺尿。這是一種較多發的疾病,治療難度大。
2.糖尿病 糖尿病不僅表現為內分泌失調,大量飲水和排尿,還會因急促而排尿不及發生遺尿。
3.腦炎後遺症 此疾病會導致神經功能失調,從而引發遺尿。
4.癲癎病 這是一種發作時導致神經功能紊亂的疾病,大腦神經失去控製而導致遺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