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09年世界股市變得小心謹慎之際,巴菲特卻勇往直前,以極為優惠的條件在高盛投資銀行投資50億美元。巴菲特的這筆交易現已證明是個極度聰明之舉,潛在利潤可能會達到數十億美元。
投資要不按“常理”出牌,這就是巴菲特的與眾不同之處。如同巴菲特所指出的,了解其他大多數人的想法,並不能代替自己本身的思考,一個人熱情擁抱當前最流行的投資方式或情報,他投資成功的幾率會很小。要想獲得大量收益,投資者就要小心評估各個公司在經濟麵上的基本體質,認真分析,從而使自己的獲利最大化。
吉姆·羅傑斯:正確把握供求關係
從口袋隻有600美元的投資門外漢,到37歲決定退休時家財萬貫的世界級投資大師,羅傑斯用自己的故事證明:投資可以致富,理財可以改變命運。
吉姆·羅傑斯21歲開始接觸投資,之後進入華爾街工作,與索羅斯共創全球聞名的量子基金,20世紀70年代,該基金成長超過4000%,同一時期,標準普爾500股價指數才成長不到50%。他被“股神”巴菲特譽為對市場變化掌握無人能及的投資家。從口袋隻有600美元的投資門外漢,到37歲決定退休時家財萬貫的世界級投資大師,羅傑斯用自己的故事證明:投資可以致富,理財可以改變命運。
成功的投資者往往會發明出新奇的投資方法,羅傑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認為:“致富的關鍵就在於正確把握供求關係,共產主義者、華盛頓和其他任何人都不能排斥這條法則。”
羅傑斯對股票的投資選擇,通常都是從行業的整體情況出發。他發展了一個廣泛的投資概念,買下他認為有前途的某一個行業的所有能買到的股票。這和他通常買下一個國家的所有股票的方式一樣。那麼,他又是如何判斷一個行業的呢?羅傑斯說:“發現低買高賣的機會的辦法,是尋找那些未被認識到的,或未被發現的概念或者變化。通過變化而且是長期變化,並不僅僅是商業周期的變化,尋找一些將有出色業績的公司,哪怕當經濟正在滑坡之時。”他所尋求的變化具體有4種表現。
其一是災難性變化。通常情況是,當一個行業處在危機之中時,隨著兩三個主要公司的破產,或處在破產邊緣,整個行業在準備著一次反彈,隻要改變整個基礎的情勢存在即可。
其二是現在正紅火的行業,也許已暗藏了變壞的因素。這就是所說的“樹不會長到天上去”。對於這種行業的股票,羅傑斯的通常做法是做空。做空前,一般要經過仔細研究,因為有些價位很高的股票也還會繼續走高。
其三,對於政府扶持的行業,羅傑斯會作為重點投資對象。由於政府的幹預,這些行業都將會有很大的變化。羅傑斯在某一國家投資時,也往往會把政府支持行業的股票全部買下。
其四,緊跟時代發展,瞄準那些有潛力的新興行業。20世紀70年代,當婦女們開始崇尚“自然美”,放棄甚至根本不化妝時,羅傑斯研究了雅芳實業的股票,並認定盡管當時雅芳的市盈率超過70倍,但發展趨勢已定,公司最終還是不行。他以130美元的價格做空,一年後,以低於25美元的價格平了倉。
上述這四種變化,從實質上講,就是供求關係的變化在起作用。羅傑斯一直認為,正確把握供求關係是成功理財的重要途徑,他用石油工業的例子來證明這一道理。
20世紀70年代,石油價格上漲帶來了一係列連鎖反應,大多數人都感覺是石油輸出國組織使之上漲的。但羅傑斯卻說,從1960年起,石油輸出國組織每年都想抬升原油的價格,但是,從來沒有成功過,價格總是再一次往下跌。真正的原因要追溯到19世紀50年代。當時最高法院判定美國政府可以管製天然氣的價格。政府管製的結果使得價格低到生產天然氣根本沒有利潤了。到20世紀50年代末及整個60年代,美國還很少有天然氣井。但是,與此同時,消費者卻越來越認識到天然氣作為燃料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它比石油或煤炭更便宜和更幹淨。這樣,居民也漸漸地轉向了天然氣,但天然氣的開采卻正在急劇下降。到20世紀70年代初,許多天然氣公司已經沒什麼可供應的了。
羅傑斯調查了一係列的鑽井公司,了解到他們的商業條件很差。羅傑斯認為,讓這些石油公司破產,並且停止全國範圍內的家庭天然氣消費是不可想像的。於是他買了油井的股票和這一行業的所有其他東西。不久以後,石油和天然氣開始瘋漲。接下來,“樹不會長到天上去”的結果出現了。當石油從每桶2.8美元漲到每桶40美元時,整個國家都在從事節能運動:房屋隔熱,更小型的轎車,效率高的設備。同時,石油、天然氣的開采也進步很大。在這兩個因素的影響下,供求關係又開始向反方向轉化,石油、天然氣及其股票的價格下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