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讓哲理啟迪心智(1)(1 / 3)

第1天

需繞道時應繞道

在走向成功的路上,

隨時會碰到很多阻力和障礙。

硬著頭皮可能碰得鼻青臉腫,

知難而退又可能前功盡棄,

繞道而行便是一種明智之舉。

繞道而行不是放棄對成功的追求,

而是放棄阻礙成功的一個個障礙。

繞道而行不是缺乏進取的毅力,

而是放棄錯誤的固守,

尋求一種正確的堅持。

繞道而行雖然會走一些彎路,

實際上卻避開了障礙,

既節省了人力和財力,

又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繞道而行是為了更好地前進,

繞道而行是為了最終的勝利。

老和尚安排一個小和尚去一座寺廟取一本經書,並吩咐小和尚:“那座寺廟在正南方,你去的路上有很多岔道,要一直往前走。”小和尚去了不多久便回來了,他沒有取回經書,他對老和尚說:“我一直往前走,前麵是一座無法逾越的懸崖。”老和尚又安排另一名小和尚去,走之前老和尚作了同樣的吩咐。隔了兩天,這個小和尚取回了經書,經書的扉頁上寫著:“所有的目的地都是正前方,但並不說明走向目的地的路線沒有任何曲折。”

我們所走的路是一條盤旋曲折的山路,要轉很多彎,兜許多圈子,時常我們覺得好似背向著目標,其實,我們總是越來越接近目標。——勒農

第2天

學會忘記

學會忘記是一種高尚的品格,

學會忘記是一種人生的豁達。

忘記朋友有意無意的傷害,

才能建立真正無猜的友誼。

忘記工作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

才能不讓瑣碎成為人生的累贅。

忘記我們對他人的奉獻與給予,

才能不再乞求恩賜後的必然回報。

學會忘記不是把曾經的一切統統抹去,

而是應忘記那些本該忘記的。

對那些需要牢記的,

我們就永遠銘記,

包括在困惑時他人的一句鼓勵,

低迷時他人關切的眼神,

落難時他人溫暖的雙手。

忘記該忘的,

記住該記的,

人生就會很精彩。

兩個朋友在沙漠上旅行,途中為一件小事,其中一個打了另一個一耳光,被打的人深感屈辱,一言不發地在沙漠上寫下:“今天,我的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他們前行到一片綠洲,停下來飲水和洗澡,在河裏,那個被打的人差點被淹死,幸虧朋友把他救起,被打的人用小刀在石頭上刻下:“今天,我的朋友救了我一命。”人們奇怪他為什麼把字一個寫在沙漠上,一個刻在石頭上,他說:“當受到朋友傷害時,應寫在易忘的地方,讓風把它抹去;當受到朋友的幫助時,應把它刻在心上,讓歲月永遠不能磨滅它。”

人有煩惱,隻因為記性太好。所以要學會忘記。——王家衛

第3天

好風還需借力

人幫人,眾誌成城。

人坑人,處處是陷阱。

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再加之受到各種因素限製,

要在事業上幹出一番成就,

在人生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僅靠單打獨拚是行不通的,

應該學會借力而行。

借力不僅是成功的謀略,

也是凡成大事者必備的能力。

借不是靠,不是依賴,

也不是投機鑽營,不是徬徨等待。

借力是一種奮鬥,一種拚搏,

一種人生智慧、一種大有作為。

隻要我們敢借、會借、善借,

就一定能“借”出一片新天地。

比爾·蓋茨在二十歲時簽到了第一份合約,這份合約是與世界排名第一的電腦公司IBM簽的,當時他還在大學讀書。比爾?蓋茨之所以能簽到這份合約,是借用了他母親的力量。他的母親當時是這家公司的董事,通過他的母親,他認識了IBM公司的董事長。如果當初比爾?蓋茨沒有簽到這個單子,為他自己奠定一定的基礎,有可能就沒有比爾?蓋茨的今天。

自己活著,就是為了讓別人更美好。——雷鋒

第4天

欲速則不達

人人渴望成功,

人人渴望能夠速戰速決,

然而事物的發展有內在的規律,

單靠良好的願望和熱情是不夠的。

急於求成,拔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