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一出生開始,就對芸芸大千世界充滿了好奇。隨著年歲增長,智力開發,愈來愈覺得世界好大,世事很奇,世人繁雜。於是,強烈的求知欲支配著我們去探索一些未知,打破一分迷蒙,增加一點領悟。而能開我蒙昧、增益慧知者,無非開卷以讀書,遊曆以行路,觀鑒以識人。
常言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者,凝智者思維之精華,聚八方賢士之妙語。它跨越時空,如久未謀麵之導師親臨指教;它隨你顛簸,像誠心相伴之密友不離不棄;它揮舞慧劍,似醍醐之灌頂斬斷愚絲纏繞。天縱英才,或慧然獨悟;凡人我等,惟學而知之。
對書中之深言妙語,我們或許不能頓時領會,但過目經耳,即播下智慧種子,在生活實踐中,使其慢慢發芽成長,開花結果。待到有所領悟之時,或可展顏微笑,正所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次旅行,我們說,人生也是一次知識的實踐曆程。學到的知識如果不經過生活的親身驗證,深刻的個人體悟,那還不能算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對所學所聞隻能當做浮光掠影,未至切處。沒有什麼比親自的閱曆與體驗更深入己心,若想領悟契合知識學問的奧妙,惟有一字一行。行行複行行,曆曆又曆曆,將道理融化成事相,方能縱橫自如,處處無礙。走的道路越多,見的世麵愈廣,心裏也就越亮,故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讀書、行路,說開了就是在與人交流。讀書也等於與作者的心靈溝通,行路離不開和人打交道。這是以人為主旋律的世界,在家有親人緣,在校有師生緣,在外有朋友緣,在單位有同事領導緣,在陌生的環境裏,有萍水相逢緣……麵對林林總總、形形色色的人緣,我們怎能不懂一點觀人之法、識人之道呢?正所謂“人海茫茫,各有各的心腸”;又有謂“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還有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愛人乎?防人乎?避人乎?交人乎?其尺寸把握皆源於一個“識”字。識人方能鑒人、方能交人、方能用人、方能遠人……識人之用大矣哉!
人活著,就要活出精彩,活出滋味。讀書、行路、識人正是提高人生境界、轉化多蹇命運的三劑良方,三份保障;人生能經此三項修煉,必能成氣候、得萬金、結良緣,譜出一曲瑰麗的生命樂章,填寫一份高標準的人生答卷!
編者
2012年2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