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1)

如果我們學會了創造機遇之法,那我們的一生都會籠罩在機遇的重重包圍之下,幸運連連,成功不斷,那我們的一生該有多麼精彩啊!

有人說:“愚者等待機遇,智者創造機遇。”在現實生活中,恐怕沒有人會對號入座,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愚者。但事實是,等待機遇者眾,懂得和實際去創造機遇者寡。

有很大一部分人,在看待自己的失和別人的得時,總愛強調客觀,什麼有背景啦,正好趕上啦,等等,以至於別人總是那麼幸運,機遇一個接著一個,輪到自己則寥若晨星甚至一個沒有。不否認這些客觀因素對一個人的影響,但這隻是短期因素,從長期來講,事在人為,路在人走,自身的努力才是最根本的決定因素。努力得好,能讓陌生的人為你做事;做得不好,連自己的親人都不幫你。短時間內,也許看不出什麼,但許多年後,你就會發現,那些成功人士總是有著積極人生態度的人,主動尋求突破和改善,多年不懈的“積極”之下,換來的是事業的風生水起,前程的一片光明,可供選擇的去處很多,許多誘人的大門向其敞開,陷入的是甜蜜的多難選擇。相反,有些人天分極高,卻很少主動出擊,守著一份自負高傲地一天天耗下去,若幹年後,條條大路荒蕪了,種種可能斷流了,或者幹脆都被自己堵死了,根本就沒路了,隻剩下大把無處打發的時光……

有些機遇,看似降臨的,實則是創造得來的。就比如貴人相助這一點,其實背後有一個創造場合、創造人際、認識交往、交往技巧修煉的問題以及個人品行修煉的問題。貴人不是天生的,是自己努力和培養的結果。同樣見一個重要客人,比如上級領導,可能在很多人心目中都覺得是一個機會,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把它變為真正的機遇。會辦事的人不僅讓領導認識了自己,還以此為契機增進了感情,獲得了賞識;而不會辦事的人則事與願違,不是沒給領導留下什麼印象,就是沒給領導留下什麼好印象,更有甚者與領導交惡,見還不如不見,好運變成了黴運。所以,人生不全是加法,還會有減法和除法。

機遇也有大小優劣之分。得到一個好的機遇就等於成功了一多半,就像你進入一個新的暴利行業一樣,做起來順風順水,而且事半功倍。我們講創造機遇,就是要努力使自己居於有利地位,從事著那些付出能夠得到回報甚至是高額回報的工作,越幹越有前途,當然這是理想狀態。

本書要告訴你的是,自然的機遇可以等,能等來當然好,但不要傻等、死等,更不要把前途寄托在等機遇上,否則你等來的最大可能是庸庸碌碌。你應該盡早明白創造機遇的道理,自覺提高主動意識、創造意識,積極主動地去創造機遇,那麼你的人生之路將越走越寬,越走越遠,越走越高。相信若幹年後,對比你與周圍人的成就,你將會為自己這一思路的選擇而慶幸不已,欣喜異常。

本書有四個特點:一是創造性,告訴你創造機遇的思路,教會你創造機遇的方法,有理論,有實務,讓你多角度把握創造機遇之法。二是理論性,本書不是事例的羅列,也沒有炫耀不可複製的成功,而是透過事例挖掘一般,通過具體總結理論,讓他人成功的智慧你也能學得到,運用得上。三是可操作性,由於本書是從思維入手去總結成功經驗的,所以隻要你有思維,就能嗅到一絲機遇的氣息,抓住一點機遇的尾巴,進而擁有它。讓機遇成為可以觸摸的,可以操作的實實在在的東西。四是啟發性,閱讀本書時,讀者不要局限於所舉事例中的具體行業具體事(限於篇幅也不可能麵麵俱到),而應該掌握事例前後所總結出的道理、思想,舉一反三,然後運用到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如此定能提高意識,開闊思路,活絡個性,斬獲成功!

康信明

二〇一二年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