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
天下動蕩,軍閥混戰,農民起義猖獗,關外清朝勢大。明已處於朝不慮夕的境地。
崇禎帝朱由檢心憤自恨,不足矣,眼識國破家亡,痛徹心扉。國力相持與民間武裝李自成難以抗拒,終於1644年攻陷北京,朝中文武大臣,秘密幫協崇禎出宮逃命,朱由檢不願大明江山命隕自手,但大勢已去,心魂落魄,嗬斥開一眾勸阻大臣,協一眾嬪妃,下旨均自縊身亡,不從者由其本身,執刀刺死。
敗國之君,並非無濟於事,可惋歎崇禎在位,為有利清除魏忠賢餘黨,另禦用一批宦官,其給予宦官行使監軍和提督京營大權。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鎮,淩駕於地方督撫之上。甚至派宦官總理戶、工二部,而將戶、工部尚書擱置一旁,致使宦官權力日益膨脹,統治集團矛盾日益加劇。無奈中,他不斷反省,四下罪己詔,減膳撤樂,但終無法挽救明王朝於危亡。
隻是有些消息不脛而走,傳聞魏忠賢料得日後,帝王更迭,必然清除患黨,有生年,為其後作衣食顧慮,費三十餘天,用大批馬車托運銀兩,南下至浙江隱居,不料被李自成大軍覺察,在半途被劫。
可巧朝中得到密報,崇禎下令由洪承疇率軍截取,最終大捷。隻是洪承疇私下與關外清朝勾結,在其導誘之下,隱瞞軍情,謊稱銀兩被李自成大軍劫走,朝廷難以問責,終無果而斷。
原本這批錢財洪承疇要與清軍分賬,眼見滿車財富,心中舍下不得,故而全部私吞,清軍為攻入明朝,雖然心中知曉,眼下用人之際,不予追責,惟獨吳三桂心裏不願罷免,幾次請人暗地登門拜訪,且找出許多洪承疇的把柄以作要挾。
洪承疇無可奈何,亦隻好全盤托出,終不備朝中眼線,消息走漏,崇禎聽聞,勃然大怒,本想問罪洪承疇,可內憂外患顧慮不全,忍氣吞聲裝作不知。
此事一發,朝中諸多元老,紛紛與洪承疇相商,眼見掙紮不下,自己分身法術不能脫掉罪責,暗下心來決定退隱,忽有一日晚上,一位中將拜見,洪承疇心知此人來頭不淺,據於門外不便。
請人入到府中。
見了,竟是尚可喜,看他一身戎裝入府,見其威武健碩,容光煥發,出門來接迎。
洪承疇認真看了一會,記憶中模糊記起此人,似乎和毛文龍有些牽扯,抱拳敬道;卻不知先生來有何意,我們彼此也似乎沒有過淵源,隱約卻和毛文龍將軍的部下相似,難不成你是?
洪承疇也是誤打誤撞的猜測。
尚可喜見了洪承疇,參拜道;洪將軍在上,小將尚可喜,確是毛文龍將軍屬下,深夜造訪,多有冒昧失禮之處,望請多多海涵才是。
洪承疇疑笑道;無需多禮,請到府中一聚,小飲幾杯。
尚可喜道;多謝洪將軍厚愛。
兩人同行進入府中。
要說尚可喜這人,洪承疇未曾了解,隻知道毛文龍身邊確有這一位,可惜洪承疇和毛文龍交往甚淺,此刻造訪突然,洪承疇知曉尚可喜必然是為自己奪來財寶前來,隻是為了誰人?絕對不是為了毛文龍,但說是其毛文龍的遺孤,此事可就牽扯重大了,原因便是袁崇煥得朝廷旨意斬殺了毛文龍,心裏滿是疑惑,洪承疇隻得領尚可喜到府中坐定。
洪承疇囑咐家丁敬茶於尚可喜,再叮囑設下宴席。
席間洪承疇問道;卻不知前來造訪,是否有急迫軍情商議,亦或其他的事情?
尚可喜端起一杯酒,聽完洪承疇的話又放下,笑道;將軍多慮,小將前來,一者不為毛文龍將軍,二者亦不是為了探尋造謠將軍所得宦官叛黨之汙流餘下的財富,隻不過是想告訴將軍一聲,在荊楚【湖北】一帶,地勢陡峭巍峨,山峰俊美,在荊楚江域,有一處極是密閉之處,亦是藏匿的好去處,可歎小將妄人癡夢,尋來將軍府中,隻想贈與一件東西。
洪承疇聽完,心裏一頓,忽然好奇起來,認真的看著從衣袖中拿出一張牛皮布的尚可喜,接過來一看,竟是一張完美的藏寶圖,但說這圖設計十分精妙,渺渺之間看起來並無玄機奧妙,可洪承疇一番認真細縷,才發覺這地圖高深莫測,實在巧妙不已。
正在他一心研究這地圖之時,尚可喜笑道;將軍若是不棄,小將願將這藏匿寶貝的好去處贈與將軍,假如將軍擔憂小將奸計,可照地圖上的形式,一探究竟,對於這地圖的形態結構,將軍自是能從中看出端倪,隻是切莫全靠地圖尋找,最好是用記憶記住地圖,然後去開啟這地方,以達到靈巧變通,到時候小將這好心好意,將軍自會領情,小將多有叨擾,先行告退。
洪承疇見這人好是奇怪,無端送來一張地圖,忽然又起身要走,本來想起身相送,卻見已然快步出門走掉。
望著手中的地圖,洪承疇突然有些質疑起來,可是心裏也不禁有些動搖,要說這一批財寶,現在還完整的埋葬在浙江一帶,雖然深埋在地,也隻怕終歸有一日被人察覺,要說就這般信任的用這藏寶圖,洪承疇也信任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