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韓非子的智慧箴言(4)(1 / 3)

與陌生的經營合作者打交道,對其充分相信,不做必要的資信調查,也常常使人上當。在商場與其他同行合作、搞交易之前,對對方的資料狀況、組成人員狀況、盈利虧損狀況、業務內容、設備設施、創業資曆等內容,按說都應該進行認真的資信情況調查,這樣才能熟知對方底細,也才能看清對方是否真心實意,是否皮包商,或是騙子。

千裏之堤何其輝煌,但也可能由於一個小小的蟻穴而使其潰於千裏。因此成功者當智者千慮,提防萬一的漏洞,提防“蟻穴”的小行為毀了千裏之堤的大基業。這些“蟻穴”有行騙者、盜密者。既然行騙者有之,盜密者有之,那麼成功者對付這些行為,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最好的辦法就是:依法辦事,有規有章,心明眼亮,常有戒備,時刻也不放鬆自己的警惕。

中國著名保健品“三株”的大起大落,就是因不注重細節而導致潰敗的一個經典案例。

可以說,在中國企業的發展史上,恐怕還沒有哪一家企業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創下三株公司曾有過的輝煌。三株公司成立於1994年,注冊資金僅為30萬元,而到了1997年底,其淨資產已高達48億,4年間增長了16000倍,而且公司資產負債率為零。總裁異柄新曾自豪地說:“中國第一大網絡是郵政網,第二大網絡就是三株網。”這一速度是其他企業望塵莫及的,在中國即使今後若幹年內,這一記錄恐怕都無人一時能夠超越。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神話般崛起的企業,竟然在一場官司的困擾下迅速走向衰落,其衰落速度之快也同樣令人瞠目結舌。

1998年3月31日,湖南常德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消費者陳伯順喝了三株口服液後導致死亡,由三株公司向死者家屬賠償29.8萬元。繼而,20餘家新聞媒介廣泛報道:8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條老漢。盡管三株公司不服常德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判決,上訴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但是,這次官司的敗訴帶來的嚴重後果是同年三株公司在湖南市場上首次出現零銷售,隨後三株口服液及三株係列產品在全國的銷售也陷入困境,生產三株口服液的兩個現代化工廠全麵停產。盡管1999年3月底,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三株公司勝訴,撤銷一審法院的民事判決書。然而,悲劇已無法避免,這場波瀾產生巨大後果使三株公司陷入創業以來最困難的時期,也使我國的保健品市場隨著三株公司的起伏從火爆的夏天走入寒冷的冬天。

三株公司雖然贏了官司,卻失去了市場。短短兩年之內,這個年銷售額達80億元,號稱中國最大的保健品的企業全麵癱瘓。

這場官司對於三株企業來說,可能是不可彌補的,但又是能夠預料的,比如產品在投放到市場後,要及時收取市場的反饋信息,要針對不同人群開發不同方法,最理想的一點就是要有對待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當然,三株的缺失可能不止這些,但我們在此並不想指責三株的過錯。我們隻要想要說明這麼一個道理:在企業運行過程中,公司發展常常會遇到許多不可預測的足以造成公司敗局的細節因素,使其不可避免地陷入危局,甚至破產倒閉。

史玉柱在總結私營企業的十三種死法裏,近半數以上就是死在某種細節上。可見細節對企業發展是多麼的重要。

企業在成功發展後,有眾多無法預料的細節因素困繞著它的成功,威脅著它的生存。所以,作為企業的領導者或管理者,一定要重視企業發展中的各個細節。

8.有大的誌向才有大的作為

[原文]誌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也。

[大意]立誌的困難,不在於勝過別人,而在於戰勝自己。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道:“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愈堅,不墜青雲之誌。”可見少年王勃的才學之高,誌向之遠。但凡有大誌之人,都是寧做鴻鵠不為燕雀。中國自古就有“男兒誌在四方”之說,一個人若想成功,沒有大的誌向是不可想象的,先立誌,後做事,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但立誌不是靈丹妙藥,需得付出行動才能有所收獲,因此立誌的困難不在於勝過別人,而在於戰勝自己,也就是堅持二字。

一般來說,有大誌者的夢想和欲望就像是一團熊熊燃燒著的火焰,熱力灼人,更不會輕易地被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