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來說:“我算是聽明白了,跟主上作對就是忠臣。”伯夷說:“你錯了。”帝來瞪圓了眼睛說:“你敢說我錯了?”伯夷說:“如果主上錯了,你希望我怎麼說呢?”帝來說:“那要看我錯了沒有。”伯夷說:“如果你錯了,希望我怎麼說?難道直截了當的指出你的錯誤不好嗎?”帝來說:“你怎麼能確定一定是我錯了呢?”伯夷說:“如果我覺得你錯了,我應該說出自己真實想法,還是隱藏自己的想法去迎合你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是忠臣,嘴上說一套,心裏卻裝著另一套,這不妥吧!”帝來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應付,於是笑著說:“你果然是一位正直的忠臣,至少你自己是那麼認為的。”伯夷說:“我當然是忠臣,雖然我不像句龍大人那樣,既是忠臣,又是良臣。”帝來說:“你對他的評價這麼高。”
伯夷說:“主上,很快你就能感覺到失去句龍意味著什麼。”句龍的下葬的那一天,整個榆林萬人空巷,眾多子民穿著孝子的衣服為他送葬,帝來歎口氣說:“這是曆代天子都沒有過的禮遇,這些家夥真實太過分了。”伯夷說:“主上,你覺得對於一個普通子民來說,什麼是天大的事。”帝來知道伯夷這又是挖好一個坑等他跳下去之後又是一通說教,於是說:“我不是子民,所以不知道對他來說什麼是天大的事。”伯夷說:“天子者,子民之父母也!為人父母不知道對於子女來說什麼是天大的事,恐怕這就不是稱職的父母。”帝來感到一陣眩暈,伯夷接著說:“在子民的眼中,最難的是維持生計,所以生存是天大的事,而生存最需要解決的是關於飲食的問題。飲水不難,難的是覓食。”帝來說:“兜了這麼一個大圈子,你到底要說什麼?”
伯夷說:“句龍待子民如兒女,擔心他們吃的不好,穿的不好,為了改進自己的種植技法,廢寢忘食、殫精竭慮。所以句龍過世,子民才會如喪考妣。”帝來聽到這段話心裏非常不舒服,在句龍下葬之後的第十天,他就命人調查句龍生前的所作所為,本著小題大做、凡事上綱上線的精神,很快就搞出一個謀反案,主角是句龍的一個手下,句龍的問題是隻對這名手下進行批評教育,所以被認定是這個人的幕後主謀,隻是找不到過硬的證據,句龍被人從墳裏挖出來,屍體被肢解。伯夷在這個時候不敢挺身而出,但他非常內疚,因為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他的精神狀況越來越糟糕,飲食和排泄都出現嚴重的問題,伯夷躺在家裏奄奄一息,兒子說:“父親,我們要不要逃呢?”伯夷笑著說:“你想逃嗎?”兒子點點頭說:“想,我不想一家人都死在這裏。”伯夷說:“我跟句龍大人比不了,你也沒必要像他的兒子一樣逃走。”
兒子說:“那我該怎麼做呢?”伯夷說:“如果主上給你安排工作,一定不要接受我的官職。”兒子說:“為什麼?”伯夷說:“看看我現在的樣子就知道為什麼了?”兒子說:“你的意思是可以接受別的官職?”伯夷點點頭說:“對。”兒子說:“包括比祝官高的職位?”伯夷說:“你放心,主上不可能給你那樣的官職,有機會選擇的時候,你一定選擇那些最不容易引起別人注意的工作。工作的時候盡三分力就可以了。”兒子說:“為什麼呢?”伯夷說:“以你的能力,一般的工作你發揮到三分之一就可以駕馭,超過這個程度,你就會引起別人的注意。”兒子匍匐在地,說:“多謝父親教誨,兒子記住了。”伯夷說:“總而言之一句話,凡事莫在人前。”這個時候前線傳來消息,史皇倉頡氏二世君駕崩了,長子被立為三世君,那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年輕人,即位之後不久便開始謀劃著要進攻炎帝所轄地區了。
得到這一重要情報,帝來坐立不安,來到伯夷的府上求教,說:“你看這件事計將安出?”伯夷掙紮著坐起來說:“主上此番來想必是已有成見。”帝來說:“我想用暴力解決問題。”伯夷說:“許多時候說教是徒勞的,暴力是他們能聽懂的交流方式。”帝來說:“你覺得誰可以領兵迎戰史皇倉頡氏呢?”伯夷說:“除了我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了。”帝來說:“你的身體吃得消?”伯夷說:“事情緊急,我先過去頂一陣,等有更合適的人,請你務必在第一時間派過來替代我。”帝來答應了,伯夷啟程了。一晃過了數日之久,終於到了目的地,發現這裏已經變得非常荒蕪。伯夷的兒子跟著在軍中照顧自己的父親,家裏其他人則留在榆林做人質。史皇倉頡氏三世君看到伯夷來到邊境,心中甚是恐懼,派出大量探馬,發現伯夷身患重病,可能不久於人世。這個時候一位謀士說:“我有一條計策可以保你和後人榮華富貴。”
兒子已經被這樣的提議深深吸引,伯夷卻說:“這件事之後不要再提起了。”那謀士說:“你不想跟與九黎、史皇倉頡氏一起瓜分炎帝朝的社稷嗎?”伯夷說:“如果我這麼做,如何能對得起主上的知遇之恩。”謀士說:“知遇之恩都是過去的事了,如果你能夠看清形勢有所作為,或許你會是下一個神農氏。”伯夷說:“你若再胡言亂語,休怪我翻臉無情。”就在三世君準備大展宏圖的時候,正直盛年的他被一場空前的嚴寒所擊倒。他年幼的兒子一直陪在身邊,本來以為自己很快就可以痊愈,卻發現自己的病情日益沉重,這讓他非常的痛苦,越是這樣越不利於康複。這個時候,帝來決定把伯夷父子招回來,讓琉匡去邊境領兵。就在伯夷回榆林的途中,三世君駕崩了。在他臨死前,囑咐兒子說:“發喪之後,你立刻帶兵攻打炎帝方麵設在邊境的軍營,趁著新來的指揮官不熟悉情況,趕緊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