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你這麼年輕,何必羞於表達

初中時,我的閨蜜小林是個非常內向的人,她從不願意在人多的時候說話,也從來不會主動在課堂上發言,有時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她會羞紅了臉,顯得局促不安。

那時她就坐在我的後麵,而我是個比較鬧騰的家夥,每次課間休息都會轉過頭跟她講話,聊各種有趣的事情。

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我在說,她在聽,有時候被我逗樂了,她也會有點誇張地笑出聲,不過沒多久她就會張望一下周邊,擔心自己的笑聲會引起別人異樣的眼光。

有次我們班級去野外燒烤,幾個負責人去菜市場買了好多種肉回來,一群人都是食肉動物,開心得不得了。

我興奮地跟小林說,終於可以開葷了,可是看到她的表情卻不怎麼自然。原來她並不吃豬肉,卻也不是宗教的緣故,而是她小時候有次被殺豬的場景嚇到,慢慢就不吃豬肉了。

我提議說,讓他們幾個負責人再加點蔬菜和雞肉什麼的,她卻說不用了,省得麻煩別人。

結果,我從家裏拿了一袋子的玉米,當時還被同學笑話說像《蠟筆小新》裏那個“玉蜀黍”。直到今年同學聚會的時候,他們還會調侃地喚我“陸小新”。

我當場反駁說還不是因為小林不吃豬肉,你們一群大老爺們光顧著開葷了,也不照顧一下同學。他們很驚訝,說,當時不知道啊!

也對,畢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懂你,你也不可能讓那麼多人都懂你。你不說,沒人會知道,甚至有可能你說了,也很容易被別人忽略掉。生活那麼忙,誰有空天天搭理你,你要是總把話憋在心裏,就更沒人管你了。

前段時間桃子遇到感情問題,我整晚整晚地陪她聊天。她說,那個男生一點也不懂她的心思,她白天工作很累,下班後就想休息一下,和他聊聊輕鬆開心的事情。

因為是異地戀,兩個人通常隻能通過電話來維係感情,有時候他也會來她所在的城市看她,但畢竟是少數情況。可他卻總愛和她聊工作上的事情,問她老板人怎麼樣,同事是不是友善,她最近有什麼工作規劃。

每次她都不愛和他討論這個話題,簡單講幾句就換話題了。他還以為她在工作上遇到了不開心的事,不願讓他擔心。

這種信息不對稱讓兩個人都很累,特別是電話聊天看不到對方表情,他不知道她在想什麼,她也會回避不想談的話題。

我說,你就告訴他你工作沒那麼順利唄,你最近被老板臭罵了一頓心情很不好,前段時間很喜歡的一個同事給你穿了小鞋,你可以跟他說說你的困惑和無助啊,幹嗎憋在心裏呢?

她很難過,覺得這樣說了會被他認為自己能力很弱,想當初他追她的時候就是因為她很獨立很聰明,可現在他越來越比她厲害,讓她有種配不上他的感覺。

我因為也認識那個男生,所以就和他聊到了這個事——估計靠桃子自己是走不出死胡同了,隻能找個相對理性的。

桃子男朋友聽完後簡直哭笑不得,還說你們女生真奇怪,明明很軟弱卻很要強。想那麼多幹嗎,不說出來他就不會知道,當初追她時說的理由不過是為了讓她認為他是個有內涵的人,其實第一眼喜歡是因為她長得漂亮,後來愛她是因為她是她,好的壞的都是她呀!

我當時莫名被這句話感動到不行,回去後強烈譴責桃子糟蹋了大好青年!

後來她很甜蜜地告訴我,他們已經約法三章了。以後不要害怕自己會在這段關係中吃虧或受傷,有什麼事一定要說出來,就算很嚴重的事也要兩個人一起承擔。

感情這種事,最怕藏著掖著,因為藏到後來就會變成隔閡。你連對最親近的人都隱藏自己的小心思,最後很容易把彼此的關係逼到絕境。女孩們的“作功”很厲害,但男孩們的心思其實很單純,說開了真的什麼事都沒有,想多了反而可怕。

更何況,在你愛的人麵前,自尊心和驕傲根本不算什麼。張愛玲說過,當你遇見他時,你變得很低很低,低進塵埃裏去。你所有的驕傲,不過是因為不夠愛他。

我小時候很羨慕那些活潑開朗的女生,因為她們總是能得到很多的關注,特別是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她們能讓別人清楚地知道。

我從小學一年級時就開始戴眼鏡,小小個子,人又瘦又黃,不討人喜歡。因為那時候戴眼鏡的小孩很少,在我們那個學校就我一個,所以經常會有調皮搗蛋的男生開我玩笑。“四眼妹”這個綽號幾乎伴隨了我憂傷的小學生活,再加上後來我矯正牙齒,又被人戲謔為“牙套妹”。

女生都愛漂亮,這些綽號卻一度讓我陷入無比的自卑中,以至於當時我雖很喜歡一個男生,卻不敢表達好感。

長大後,有次我們在班群裏聊起小時候每個人的綽號,我的暴脾氣一下子就上來了,譴責那些專門調皮搗蛋的人不該隨便給女孩子取綽號。

他們很無辜,說隻是好玩,沒什麼惡意啊。我說那要是我當時把你們打一頓,你們是不是就不會再叫我的綽號了?

他們笑說,那當然,估計會怕你但又欣賞你,俗話說“不打不相識”,你們女生小時候真是很好欺負,除了向老師告狀,也沒什麼真本事。

不得不承認,這些都是實話。大多數女孩都比較怕表現自己的特殊。如果和男生打架,你就是“太妹”;如果上課太積極,你就會被戲稱為“學霸”;如果穿著華麗精致,你又會被說成“花枝招展”。

我們是如何一步步淪為平淡無奇的?不過是因為我們害怕自己外表和思維的表達太過特殊,不想遭受到旁人異樣的眼光,所以我們封閉自己的想法,套上絲巾,裹上小腳,故步自封。

可是,你越是害怕表現自己,機會就越不會降臨到你的頭上。

我小時候很喜歡跳舞,當時學校每年都會組織舞蹈隊去其他學校參賽,我也加入了其中。因為是集體舞,每次都會選一個領舞的女孩,雖然我心裏很想當,但每次老師說誰願意試一試的時候,我總是不敢舉手。

那時候矜持得很,總覺得自己如果跳得好,老師一定會選我的。就這樣過了三年,我還是沒能當上領舞者。為此,我還回家跟家人哭訴,覺得自己的才華被埋沒了。

當時我媽告訴我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如果你想要一樣東西,你就得說出來,告訴你身邊的人你喜歡它,想擁有它。如果你不說,沒人會注意到你,更不可能把東西放到你麵前。

的確,這個世界上比我厲害的人多的是,而當時那個舞蹈隊也有幾個女孩水平和我差不多,我唯一輸在沒表達自己上麵。老師總是喜歡積極的人,她有那麼多的學生,憑什麼會關注到你,除非你表達自己,讓她看到。

其實我不知道為什麼,從小我就覺得一個人有欲望是件羞恥的事,所以開口表達就成了一件困難的事。可後來我慢慢明白,人並不可能沒有欲望,如果你的欲望和現實不符就很容易造成自己心理上的壓力。

後來我還是成了領舞,其實也沒發生我想象中那樣的情況,比如別人會說,你怎麼那麼愛表現自己、那麼愛爭愛搶、那麼愛出風頭等。

所有的這些話,好像都是我自己說給自己聽的,反倒是別人可能會認為我真的很有實力,才會被選為新的領舞。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自己給了自己約束、給了自己規則、給了自己牢籠,然後頹然地把這種感覺當成是別人說的,最後失敗也會覺得是因為別人。可真相是,自己才是罪魁禍首,結果怨不得別人。

一個我比較崇拜的學者跟我們講過一段話,她說,在美國每個人都得說自己好,尤其是在講述自己的paper(論文)時一定要把優點列出來。因為沒有人會對你的東西進行誇讚,他們隻會說你的paper哪裏哪裏不好,一直幫你找出問題,所以如果自己都不誇自己的話,那就沒信心弄下去了。

她還說,羨慕我們國內的學者可以不用接受那麼多的質疑和批判。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反對聲,讓一個人敢於表達自己的思想,不斷思考漏洞和不足,並且敢於在眾人麵前說出來。

我一直很喜歡“溫水煮青蛙”的故事,然後警戒自己不要成為那隻青蛙。如果我一直處在舒適而又不受傷害的環境裏,那麼我永遠不會成長為我想要的模樣。

所以,我需要跳出固定思維的牢籠(可能是自己圈的牢籠),敢於表達自己的需要,表達自己的渴望,表達自己的思考。有可能我眼中的愛表現,在別人看來隻是覺得我有能力,既然如此,那麼我就不能輸給我自己。

更何況,就應該趁著年輕的時候好好表現自己,你不表現,機會便不會擺在你麵前。當然,在表現自己之前,先儲備好充足的實力。你要告訴自己,我需要活給自己看,然後成為一個生活得更精彩的自己。

少年,萬千世界都需要你勇敢表達自己,世界那麼大,你需要說出來,才會有人聽得到。

對不起,我不是隨便的人

我大一時的室友們是一群害羞的姑娘,大家從全國各地跑到最西邊的花城,然後躲進了半山腰上的宿舍樓裏。兩個陝西姑娘,兩個浙江妹子,就這樣相遇在了一起。

嗯,初見時都是靦腆的女生,倒顯得我有了幾分男兒本色。於

是,在相處幾天之後的某個周末,我開約了一次聚會。“我們這周末出去聚餐吧,順便聊聊天。”“可以呀。”“我OK。”“好的。”“那你們想去哪裏?想吃什麼?”統一回答:“隨便呀。”那一次聚餐,我們真的跑去“墮落街”很隨便地找了一家店,

因為大家互相也不清楚彼此的口味和喜好,點菜的時候一直選不好吃什麼,問一個人說“都可以”,問另一個人說“隨意啦”,再問另一個人說“我不挑的”。

於是我就硬著頭皮點單:油爆蝦、辣炒雞丁、日本豆腐、地三鮮,還有一道菜湯。這是比較常見的幾道菜,因為考慮到有吃辣的和完全不能吃辣的,所以摻雜了一些菜式。

吃飯的時候,我們聊得很開心,聊起家鄉,聊起新環境,聊起八卦。嗯,女孩之間的聊天永遠少不了八卦,誰和誰的話題遠比你今天吃了什麼來得好奇和重要。

可吃的時候並不是所有人都開心。

隨著相處的時間久了,感情的增進,我們慢慢發現了彼此的喜好,才知道,原來H小姐是不吃蔥的,D小姐不愛吃豆腐,L小姐不喜歡油膩和辣的,因為她經常長痘。

了解之後才驚覺,原來一開始的那頓飯吃喝聊天都爽快的人竟然是我。

我高中時有一幫很要好的閨蜜,平時我們也是經常出去聚餐。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點餐好像一點也不用糾結,因為我們四個人裏有兩個活寶。

豆豆是個古靈精怪的少女(對,你沒聽錯,這都是八年前的事了),她又比我小兩歲,自然是青春活潑美少女一枚,而葉子是一個瀟灑獨立的女生,兩個人在一起時總是能蹦躂出各種鬼點子。

我和胖胖就不一樣了。我們兩個因為性格特別隨和,所以在做決定的時候往往也沒有自己的主見,例如午餐吃什麼、K歌點什麼曲、買衣服挑什麼款,通通都隨便。

這也一度讓我的高中生活單調而無趣,幸好有兩個那麼可愛的女生,給我的高中生活帶來了一些色彩。你看,五花肉要裹生菜才好吃,鑰匙串上掛小泰迪玩偶最有趣了,要挑好看的筆芯,寫字心情才會好。

她們仿佛是落入凡間的精靈,告訴我什麼是美,什麼是個性,什麼是女孩獨有的魅力。

雖然說平平凡凡才是真,可是這平淡隨意的人生格調背後,有沒有人想過,我是不是因為不想做決定、不想惹是非、不想表達自己,甚至不想動腦子思考,才這樣隨意的呢?

我細細想了想,發現不光是以前的自己,現在我身邊的很多人都是這樣:一遇到出去聚餐,大家都會說,隨便吃什麼都可以;一遇到出去K歌,你幫我隨便點一首;一遇到逛街,隨便哪件都好看。

為什麼大家都變成了這麼隨便的人呢?我先深刻思考了以前的自己,發現原因其實很簡單。一是,我想給不熟悉的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一下子暴露個

人的喜好顯得自己很挑剔。二是,因為自己不清楚對方的喜好,因為要照顧到對方,我不能先表達自己。三是,其實我以前真的也不是很了解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沒有很清晰的自我喜好定位。

四是,害怕承擔決策背後的風險,比如點的菜不好吃,點的歌年代太久遠,出去旅遊選的地方不好玩。這會慢慢讓人變得用“隨便”來逃避做出選擇和決策。

五是,我懶得去思考吃喝玩樂這種問題。

我以前還一直以為自己特別會照顧人,你看,我什麼都依你,這不是給了你最大的照顧嗎?可是我沒意識到的是,有時候被動也是一種不照顧人的表現。

因為如果我們在一段關係裏永遠隻處於被動狀態,那麼雙方都不太可能獲得100%的滿足感。特別是,當你們兩個都是被動的人,相處到最後很容易會被彼此判定為不合適,不光是情侶,朋友之間也一樣。

之前我看到過一篇文章,講述的是跨國渠道合作關係中領導方式的選擇,裏麵有提到這樣的一個理念:如果你的下屬的文化背景更偏向於個人主義,那麼他會對不確定性產生很強的規避心理,認為權力等級分明,那麼你選擇的應該是指令式的領導方式:反之,則選擇參與式的領導方式。

於是我就在想,如果我接觸的是個性化的人,或是年紀和身份上優於我的人,或是喜歡嚐試新鮮東西愛冒險的人,或是比較強勢的人,那麼我可以說隨便,因為這樣可以縮短我的思考過程,我跟著他們的節奏就好。

但如果我遇到的是和我以前一樣想法的人,我就不該再為保留好印象而矜持,應該主動提出選項,讓對方篩選,這樣彼此就不會覺得尷尬和不舒服。因為對有些人來說,做決定比選擇更困難。

前幾天和室友聊起旅行,我說一個人去廣州玩得很爽。對吃貨的我來說,別跟我談什麼廣州的越秀公園,我願意一整天泡在步行街找能吃到美食的店。

於是室友就說起她和一個夏令營認識的女生一起去廣州玩,特別遺憾的是,玩得一點也不爽快。

我說,你不是吃貨嗎,廣州美食很多啊。

她說,因為那個女生和她都是比較隨意的人,兩個人也不知道該去什麼地方,一人一句“都可以”,結果聽了旁人的推薦去了一處一點也不好玩的公園。她也不好意思開口說想去淘好吃的店,畢竟兩人也不是很熟悉。

旅途中最考驗兩個人的磨合度,而旅行也是最能加深兩人關係的方式。如果這時候有一方可以主動選擇一個方向,另一方溫和派的人反而會覺得舒心。

別覺得你給了別人全部的選擇權是一種照顧人的表現,有時候給部分的選擇權才是最照顧人的方式。如果再考慮到對方有可能因為懶惰而不想思考,那就可以給選項。

所以,現在我再遇到“隨便人”,我不會問他喜歡吃什麼(因為他肯定回答“都可以”),我首先會問,火鍋、炒菜、西餐、日本料理和韓國料理你喜歡哪一個?在他選擇大方向後,再問,你有什麼忌口嗎?

我們在生活中往往不願意做開放性的試題,但是選擇題還是相對簡單的,這也可以避免因為沒話題而產生尷尬。說不定,一個選擇題就打開了話匣子。

當然,如果你能成為不那麼隨便的人,也許我會更欣賞你。

因為這樣的你,讓人覺得很有魅力。你有自己喜歡的美食,你有自己偏愛的旅遊方式,你也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你不再隨波逐流選擇別人都可以的東西,你有自己鍾愛的服裝品牌,你也有自己的小脾氣。

這樣的你,即使不能讓所有人都喜歡,但你做到了讓喜歡你的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滿足和舒適。這樣的你,獨一無二,無可替代,不再是“隨便人”。

我在努力成為這樣的人。

你沒實力,就別心存僥幸

我大二那年參加了一個歌唱比賽。因為平常自己喜歡瞎哼哼,也喜歡寫詞,我一度被寢室裏的人封為“歌神”。然後有次被室友一攛掇,我就興衝衝地跑去參賽。

當時初賽地點是在食堂門口臨時搭建的舞台上,一張紅地毯鋪就一時殊榮,台下是綠油油的一叢板凳。傍晚天暗下來,吃飽喝足的人聚集過來,主持人開始調動氣氛。

站在台下的我那叫一個忐忑。

原因有三:一是,我雖然唱歌不算五音不全,但經常會跑調;二是,我選的曲子高音部分很多,我一緊張就容易唱破音;三是,我壓根沒有完全把歌詞背下來。

但因為抽簽抽得很“好”,沒過十分鍾就輪到我上台,於是我隻能硬著頭皮往上衝,笑得滿臉僵硬,以至於第一句歌詞都忘了。

我清楚地記得,那整場比賽除了高潮部分我唱出了正確的歌詞,其他都是自己隨口瞎編的,唱得含含糊糊,不清不楚。望著台下密密麻麻的人頭,我真想直接鑽進地洞溜走。

其實上台前我還安慰自己,也許比賽前會緊張容易忘詞,一上台可能就不緊張了,然後歌詞全都記得,順順利利演唱完。我自然是不求有很好的成績,隻是想去試試。

結果,現實硬生生給了我一個耳光。

從那以後我就很少會幻想自己可以去參加歌唱比賽,雖然還是經常在寢室亮一把嗓子,有時和好友出去K歌也是麥霸,每首歌都愛唱上幾句,有跑調的地方也不在意,但真的意識到,自己在唱歌方麵實力不足。

純粹是自娛自樂,也沒花心思去研究哪個轉音怎麼唱、哪段情緒怎麼表達、哪個高音怎麼掌控,甚至連歌詞都沒認真背,這樣的狀態是不可能會有好的結果的,可我卻不停地安慰自己,也許會記得歌詞,也許能唱得好,也許台下掌聲雷動,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