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地複習。俗話說:“三天不念口生”,“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德國哲學家狄慈根說:重複是記憶之母。以記憶才能著稱的茅以升教授談到自己記憶力好的原因時說:說起來也簡單,重複、重複、再重複。馬克思有一個習慣,隔幾年就要將自己讀過的書中做了記號的地方和自己的筆記重讀一遍,為的是鞏固記憶。這些都說明,複習對增強記憶,防止遺忘的重要性。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遺忘規律是先快後慢,先多後少。因此,在識記材料尚未遺忘之前就應該複習。複習要及時,正如一位教育家說的那樣:我們應該鞏固建築物,而不是修補已經崩潰的建築物。
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多種渠道信息刺激。大腦可以同時接受來自多種渠道的信息,可接受來自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感官的信息。實驗表明,用不同的感官來記憶,成績優劣順序如下:視讀,視,視聽讀,聽讀,視聽,聽。說明學習時光用兩耳去聽效果最差。如老師教初中學生一節課學習十個英語單詞,在甲班用看、讀、寫、聽四種方法同時進行,在乙班用看、讀、聽三種方法同時進行,在丙班,隻用聽的方法學習。結果錯誤率是:甲班4%,乙班28%,丙班90%。
所以光聽講,忘得最快。應該是眼看,口說,手寫同時進行,才能加深大腦皮層信息刺激的痕跡,使記憶牢固度提高。許多學者都有這個體會:不動筆墨不看書,因此做筆記式的學習是很重要的。此外,在學習的時候開頭第一遍最重要,第一次的感知印象最強烈、最深刻,有利於記得牢,保持時間長。
學習材料的數量要適當,學習的時間要略長。遺忘的速度受學習材料的性質和數量影響,還要受學習程度的影響。一次學習的材料越多,記憶就越難,遺忘得越多。因此,學習時要選擇數量適當,不能過多。在學習時間上,可適當延長。學習不必擔心腦子的潛力,過度學習要比學習時間不足的記憶效果好。如背誦一篇短文,20分鍾剛能背過,然後再背15分鍾,就是過度學習,這樣,這篇短文就會牢記,不易忘記。克服前攝抑製和倒攝抑製,學習材料要分散、穿插進行。在學習、看書、聽課時,開頭的部分隻受倒攝抑製的影響,結尾部分隻受前攝抑製的影響,中間部分既受前攝抑製影響,也受倒攝抑製影響,所以中間部分相對容易遺忘。克服的辦法是分散、穿插學習,有意義的材料和無意義的材料穿插,文學、曆史、哲學、音樂、體育、數、理、化各科穿插,智力學習和運動學習穿插。如果是自學,把兩種內容不同的材料穿插學習,都有助於減少遺忘,增強記憶效果。
5.要努力做到學以致用,積極地實踐識記對象成為活動對象時,識記效果最好。隻看、隻聽,記憶效果不佳。“眼看千遍,不如手做一遍”,要想學習遊泳,必須親自下水,要想掌握物理學原理,必須動手做實驗。因此,積極地運用,積極地參加實踐,因而也有助於記憶力的提高。
6.要提高記憶的興趣和信心日本心理學家統計,對不感興趣的內容,20分鍾後忘記40%,兩天後忘記66%,六天後忘記75%,一個月後忘記79%。因此要注意培養自己對材料的間接興趣和直接興趣才能提高識記效果,減少遺忘。如果對記憶力喪失信心,就更難記住學習材料。興趣和信心來自對記憶內容意義的認識和克服困難的決心。因此,學習時加深對材料意義的認識,保持頑強的毅力,對提高記憶力同樣是重要的。
7.要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具有豐富的知識經驗就是在大腦建立了廣泛的暫時的神經聯係,這對記憶有重要影響。因此,博覽群書,廣聞博記,勇於參加實踐對積累豐富的知識經驗尤為重要。過去的知識經驗越豐富,就越容易與新學的知識聯係起來。人的知識經驗對記憶的影響,主要是學習遷移原理在起作用。學習遷移作用就是學習某一種知識或技能對學習另一種知識或技能的影響。如學會了英語,再學法語就容易一些。
8.日本學者保本榮介的15條建議如何提高人們的記憶效率呢?保本榮介的建議是:記憶要從心平氣和開始大腦不能過度疲勞要具備必不可少的自信心要找出適合自己特點的記憶方法要培養自己對記憶對象的興趣
要具備強烈的記憶動機
要把記憶與愉快的事物聯係起來要通過學習刺激大腦,使腦細胞得到鍛煉要進行細微的觀察要用理解來幫助記憶要用形象來掌握記憶的對象要邊推理邊記憶要進行有效反複的記憶要運用聯想米幫助記憶隻有學會休息,才能更好地記憶綜上所述,要培養良好的記憶力,至少要牢牢地記住9個要點:記憶的基礎——理解記憶的根本——背誦記憶的捷徑——聯想記憶的益友——爭論記憶的倉庫——卡片記憶的竅門——重複記憶的媒介——趣味記憶的動力——應用記憶的助手——簡化正確看待中老年的年齡與記憶力的關係一些人到中年以後,往往產生鬆勁情緒,常常因為有時遺忘一些事物而對自己的記憶力產生懷疑,失去了信心,失去了拚搏進取的事業心。這些認識是非常有害的,是不了解中年以後記憶力規律造成的。事實正好相反,中年以後,在記憶力上,出現了青少年所沒有的另一些優勢,隻要主觀努力,完全可以具有良好的記憶力,並且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甚至取得驚人的成績。因此,要增強中老年人的記憶力,需解決以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