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與旅遊業、房地產業並稱為21世紀“三大無煙產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會展經濟發展迅速,會展活動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會展業整體水平日漸提高。會展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增長速度快、發展潛力大、發展前景廣闊的行業之一,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1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複《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使包括西南地區成都、重慶兩個重要城市在內的區域,以新的麵貌呈現於宏觀經濟形勢中。後來者居上,成渝經濟區如果發揮政策優勢,加速推動會展經濟發展,不久的將來,或能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區之後的會展經濟發展的第四大重要引領區域。
成渝經濟區大力發展會展經濟,既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區域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現實選擇。首先,會展經濟是一種城市經濟,具有明顯的開放性。會展活動的舉辦必然會加強區域內外不同城市間的經濟聯係,有助於不同地區的互惠共生、合作發展。成渝經濟區地處內陸,區位優勢相對有限,其共生發展的願望更為強烈。其次,會展經濟是一種服務性經濟,具有鮮明的綜合性。會展經濟既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又能帶來廣泛的社會效益;既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也能帶來間接的經濟效益。會展經濟是會展活動及其服務的總和,其產業鏈涉及交通、餐飲、住宿、通信、旅遊、運輸等眾多行業,會展業的發展必然會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成渝經濟區經濟結構以重工業為主,麵臨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現實壓力,著力發展關聯效應強的會展業是一種可行途徑。
本書以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產業關聯理論為基礎,從理論角度深入分析了會展業在調整產業結構、助推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方麵的作用機理。同時,結合成渝經濟區會展業發展環境,本書闡述了成渝經濟區整體及各區縣會展業發展概況,並對區域會展業發展趨勢特征進行了初步總結。在此基礎上,本書定量分析了成渝經濟區會展業關聯效應,並定性探討了區域會展業在會展企業、活動、人才及管理等方麵存在的瓶頸問題。此外,本書基於對長三角、珠三角及環渤海三大會展經濟區及北京、上海、廣州、武漢、西安、昆明等主要會展城市會展業發展的借鑒,並根據成渝經濟區各地方政府發展會展業的思路,構建了成渝經濟區會展業“整體共生、雙核聯動”的發展框架。與此同時,本書結合重慶市會展經濟發展的現實狀況,對其會展專業人才培養及建設長江上遊地區“會展之都”問題進行了專題分析,以期促進區域會展業穩步發展。全書以成渝經濟區會展業發展為主題,以區域經濟一體化和關聯效應理論貫通各章節,既有普遍分析,也有專題研究,並將定性與定量分析、理論與實證相結合。
必須指出的是,限於時間及資料等問題,本書僅是對成渝經濟區會展業發展問題的初步探討,難免存在疏漏甚至錯誤之處,懇請業內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朋友批評指正,以推動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
作者
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