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不是學術著作。
本書不是實用手冊。
本書是對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控訴與擔憂。
本書經過近一年的調查、數據分析、撰寫、修改,終於麵世了。其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可以說是本書的華彩,采取一種紀實文學的寫作手法,力圖通過生動、真實的現實生活場景和普通百姓的視角,展示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種種現狀,表達普通老百姓的真實心聲和情緒。
第二部分則是本書的中堅,是從經濟學角度,理性地仔細研究一下我們的房子和生活。對於某些分析方法,也許有人提出異議,對於某些數據也會有人表示懷疑。但是,引入經濟學原理的必要性就在於此,對於房地產的經濟學分析方法有很多種,你可以用那種,我同樣也可以用這種,學術探討無可非議。對於分析結果,筆者無法預知,隻是客觀地演算,然後大吃一驚,最後略作說明分析而已。
第三部分是關於“國六條”的。毋庸置疑,我們在書中借鑒了許多經濟學家的理論和分析方法。這點也無需奇怪,都是借鑒經濟學觀點,無非是你借鑒那幾個人的理論,我借鑒這幾個人的理論,那些經濟學家無非也是借鑒前人的經濟學研究成果。至於所謂的主觀判斷,每個人都會有,那麼看完此書後,你的主觀判斷又是什麼呢?我們不得而知,卻翹首以盼。
當然,出版社的判斷是正確的。我們在這裏十分感謝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及其編輯人員。他們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同樣的辛勤勞動,從而確保了本書的公正、翔實、流暢,提供給讀者一本融學習、反思、實用於一體的大眾讀物。感謝廣大讀者給予本書的支持與指正!
序
丁東傑和於小龍在寫作他們的這本有關中國房地產業的書時專門訪問過我,我們對書中所表達的基本觀點作過很長時間的討論。現在他們提供給讀者們的,是一本高質量的書,又是一本真正對社會有益的書——我這裏說“對社會有益”,是帶著一臉的真誠,絕無半點通常的序言中出現這個詞時的那種客套味道。最近這些年,我們在傳媒上看到了太多有關房地產業的討論,但是讀多了、聽多了我就明白了這些個討論的用意:媒體上整版整版有關房地產業的報道和論述,原來都是房地產商們花錢做的廣告,其目的就是動員大家掏錢買房子。在這樣的年代裏,“對社會有益”就意味著出來揭穿房地產商們蠱惑人心的宣稱。丁東傑和於小龍的這本書,做的就是這件事情。
這本書我一讀起來就不想放下,原因是它妙趣橫生,充滿了詼諧和幽默,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對黑著心賺我們所有人的一生血汗錢的房地產商,書中的諷刺和挖苦可算得上是入木三分。但是幽默並不意味著不深刻,更不等於學術水平低。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這本書就是一個範例。書中對房地產業的利益分配關係、供求關係和房地產業走勢的分析和預測,從專業研究的角度看都是夠格的。讀者們可以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增長點有關房地產業的真正知識,對房地產大亨們的那些騙術增加點免疫力。這也是這本書的“對社會有益”之處。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左大培
2006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