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十二月: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3)(2 / 3)

星期三

五美四惡

子張問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堯曰篇》20.2

【譯文】

子張問孔子說:“怎麼樣才能夠從政呢?”孔子說:“尊尚五種美德,去掉四種惡行,就可以從政了。”子張問:“五種美德是什麼?”孔子說:“君子施恩惠但不會浪費,使喚人民但不讓他們感覺到有怨恨,有欲望但不貪婪,莊重但不驕傲自滿,威嚴但不凶猛。”子張問:“什麼是‘惠而不費’?”孔子說:“根據人民的利益而施恩惠,不就是惠而不費嗎?選擇適合的工作給適合的人,又有誰會埋怨呢?希望得到仁義而得到了仁義,還會貪婪嗎?君子不管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不怠慢,這不就是泰而不驕嗎?君子衣冠整潔、表情莊重,嚴肅得使人看一眼就感覺到畏懼,這不就是威而不猛嗎?”子張問:“那什麼是四惡呢?”孔子說:“不先輔導教育,遇到有人犯錯就殺叫做酷虐;不事先提醒突然要看成果叫做粗暴;下令延遲卻嚴格要求期限叫做暗害他人;應該給他人的卻表現吝嗇叫做故意刁難。”

【筆記】

“五美四惡”可謂言簡意賅,集中傳達了孔子對管理者的要求。

“五美”是管理者管理成功的根本:第一,善於運用金錢激勵但絕不浪費。很多管理者花費了大量的金錢用於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可最終不但沒有激發員工的熱情,還造成了一定的浪費。第二,把適合的人放在適合的位置上。第三,人人都有欲望,但是出色的管理者擁有的是好的欲望。例如默克公司經營者的欲望是醫病救人,比爾·蓋茨的欲望是讓全世界的人用起電腦來都更加高效方便。第四,對每件事都保持敬畏,這樣就可以做好每一件事。第五,表情莊嚴,令人敬畏。

“四惡”則告誡管理者做事必須遵循一些規則,否則就會產生不良後果:第一,應該對員工們進行輔導和培訓,在此之後再對仍然不能適應企業需要的人采取勸退和辭退。第二,檢查事情的進展之前要通告當事人,而不采取突然襲擊的方式進行檢查;否則會傳達一種不信任員工的信號。第三,發布命令與檢查期限應該同樣準時,否則就是在暗算執行者。第四,應該支付的工資和獎金一定要爽快和大方,否則就是故意刁難,最終導致員工人心不穩。

【行動指南】

應該根據企業的現實狀況對“五美四惡”進行適當調整,使之成為企業規章製度的一部分,作為考核公司管理層的主要依據。

星期四

不知言,無以知人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堯曰篇》20.3

【譯文】

孔子說:“不懂得生命的價值,就無法成為君子;不懂得規則的重要性,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不懂得語言的技巧,就無法了解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