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心與本體 第二十章 人物番外篇 無支祁的由來(1 / 2)

自天地初分,氣息渾濁不堪,難以成活,上古神遂將氣息細分,明亮活躍之氣為陽,陰暗沉寂之氣為陰。

陰陽之氣相互纏繞上升,陽氣彙聚成日,陰氣凝結成月,日月相互交替,相互影響,但又互不幹涉,循環往複,生生不息,此謂之道。

天需陽氣才能綿長,地需陰之氣才能持久。

可是單純依靠上方的日月進行陰陽交替,隻得恒久,難以成活。於是上古神創造陰陽二界,陰界為地府,陽界為人間,陰陽兩界各有結界以自保。

人類生而為陽,死而為陰,以此來循環往複陰陽之氣,以求天地恒久存活。

這樣一來,上有日月陰陽循環,此為日夜更替;下有陰陽兩界循環往複,此為生老病死。

上古神創造完這一切之後,將天地運行之奧秘記錄於河圖洛書之中,而後化炁(qì)升騰,此炁形成不在陰陽生死內的第三界—天界。

天地運行各有規則,依據河圖洛書所載,人間根據大地的組成要素——金木水火土將大地化為五洲,盤踞五方。

人死後,陽氣留於人間,懷陰氣經過七非界,而後入地府,築輪回。

地府陰魂轉世需經過輪回界補足陽氣,而後出生於人間,以此形成地府與人間的良性循環,陰陽平衡。

根據河圖洛書中所記載,天界與陰陽兩界的結界之中存在一個永生界,每隔千年,天界都會開放永生界,從陰陽兩界中甄選修行較高的人進入永生界。

於永生界修行千年,便有機會入選封神鑒,天神根據天、地、法、人四項標準嚴格審核,最後名字出現在封神鑒上的人便可入主天庭,列入仙班。

而天界作為不在陰陽生死內的獨立空間,擁有上古神所賦予的神力,高高在上,俯查陰陽兩界,輔助兩界陰陽循環的正常運轉。

如若出現旱災,那就是陽氣過剩,需補陰氣,天庭施法降雨,求得陰陽平衡。

如果出現水澇災害,應是陰氣增多的表象,天庭則會協助人間引流疏導,撥雲見日,補足陽氣,以求陰陽和諧。

如此以往,曆經萬年,三界各司其職,陰陽和諧有序。

三界之中各有集權者,擁有無上的權利。

人間大地被劃分成五洲,五洲之內又分六府進行管理各洲事宜,六府之中的太衍府負有上達天聽,下聆地府之責。永生界的遴選重任也歸屬太衍府。

地府之中分有神職,均有天庭委任,另有十殿閻王進行具體事務管理,掌管地獄輪回。

天庭之中分工更為明確,但也都是依據河圖洛書中所載作為遵循。天庭之中的集權者為玉帝,他是上古神化炁(qì)升騰後,形聚的第一位神,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

玉帝有三魂:一魂為天魂帝夋,即“昊天上帝”;一魂為地魂,即玄武大帝,又稱九天蕩魔祖師;一魂為命魂,即玉皇大帝,此三魂法力相當,相互製約,成三足鼎立之勢,使三界各行其道,彼此相安無事。

三魂當中,天地二魂常在外,唯有命魂獨住其身。每隔千年,三魂之天地二魂需下凡至人間渡三世劫,曆輪回。

然帝夋自恃天魂為尊,應免於下凡曆劫。帝夋遂將玉帝命魂封印於地府冥界的五濁惡世以代己曆劫,太上老君則暗中施法藏玉帝地魂於《道德真經》之中,以水護之。

自此之後,三界之中陰陽渙散,劫難頻生。

天庭之中雲霧繚繞,各個天神都有自己的宮殿仙存,每個宮殿都漂浮於空中,如同每個小島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