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方麵,西方一些國家走在了我們前麵。西方的政治家和政府官員,無一例外地都是首先學會同媒體打交道,然後才考慮進入政壇的。因為,如果不善於和媒體交朋友、打交道,在西方政壇一天也混不下去。隻有善於同媒體打交道,才能在普遍選舉中最大限度地爭取新聞媒體的支持,充分運用新聞媒體引導輿論,瓦解競爭對手,贏得民眾的選票。
從想要進入政壇的第一天起,每一個西方政要就開始了同新聞媒體不間斷地打交道,運用新聞媒體宣傳自己的主張,動員社會公眾的力量,推動自己施政綱領的實施,兌現自己的競選承諾,獲取民眾的支持。對於西方政要來說,從立誌從政到籌劃競選,從參加競選到任期結束,如何同媒體打交道是各個政要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內容,是自己執政理事的前提和基礎。
曆任美國總統,大多數情況下上班後的第一件事,既不是召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了解安全防務情況,也不是會見國務卿,了解社會事務,而是首先瀏覽《華盛頓郵報》、CCN等幾大媒體的新聞,全麵了解國際國內新聞、社會輿論和民眾意向。然後,同辦公廳主任和白宮新聞發言人確定一天的新聞主題詞,統一新聞報道口徑。在西方社會,把媒體輿論稱為第四權力,把新聞記者稱無冕之王,足見媒體和輿論的影響力。
隨著以網絡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出現,西方政府和政要也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來自新聞媒體的社會輿論的巨大壓力和威脅,采取種種策略來應對媒體,做出種種努力駕馭媒體,千方百計地利用媒體。但盡管如此,西方強勢政府和強硬政要始終無法保證在與媒體的博弈中穩操勝券、永居上風。
英國內閣大臣政治獻金醜聞、法國總統薩克齊離婚納小、俄羅斯擬修憲延長總統任期等事件中,新聞媒體的介入跟進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對這些國家政府和政要形成了巨大的壓力。應對媒體成為西方政府工作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下台前,曾經說過,我們今天的大部分工作量,不論是按重要性來說,還是按時間和投入的精力來計算,除了最核心的決策之外,其他幾乎都是在與新聞媒體打交道。足見新聞媒體的重要性。
在我們國家,原來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新聞媒體不僅被作為黨政機關實行屬地管理,而且都是清一色、十分單純的黨報黨台。隻要各級黨委和政府一聲令下,就能夠絕對地管住所有的媒體。因為所有製形式的單一、單純,存在的社會矛盾比較少,社會意識和社會輿論也都高度統一,出現負麵事件,很容易封堵,不會出現較大的問題。
目前,我國已進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伴隨著經濟所有製形式的多樣化和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各種社會意識、社會矛盾越來越多、越來越突出。科技的進步、傳播手段的多樣化,使得負麵事件無法封堵。如何正確麵對新聞媒體、有效引導社會輿論,已經成為考驗我黨執政能力的一個躲不開、繞不過的現實課題。
※知識延伸
雷鋒事跡的發現和推介
雷鋒,湖南省望城縣人。1940年12月出生,1959年12月參軍入伍,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年僅22歲。雷鋒入伍不到3年,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並榮獲“節約標兵”和“模範共青團員”稱號。
雷鋒入伍以來,無論是在新戰士中,還是在老戰士中,都很突出。雷鋒大公無私、一心向黨,見工作就幹,見先進就學,見困難就上,見同誌有缺點就幫。雷鋒多次立功受獎,被選為撫順市人大代表,出席過沈陽軍區首屆共青團代表會議。1960年秋天,沈陽軍區政治部《前進》報社收到了一封遼寧省遼陽市的讀者來信,信中表揚了解放軍戰士雷鋒,說他在遼陽一帶遇到百年不遇的洪水災害時,給中共遼陽市委寫了封慰問信,並隨信彙寄了100元人民幣。來信還說,雷鋒對災區人民的深情,已成為災區人民戰勝災害的精神力量。
《前進》報社總編輯嵇炳前看完信後,很快與雷鋒所在部隊的上級機關沈陽軍區工程兵政治部取得了聯係,得知雷鋒是工程兵部隊評出的“節約標兵”、團隊的“憶苦思甜”典型。對此,嵇炳前十分重視,積極向中央新聞媒體推介這一先進典型。嵇炳前找到時任新華社和人民日報軍事記者、負責東北地區軍事報道的佟希文和李健羽,介紹雷鋒的事跡,並當即陪同佟希文、李健羽找到沈陽軍區工程兵政治部主任王寄語了解情況。聽說是了解雷鋒同誌的情況,王寄語激動地對記者說,隻要你們與雷鋒一接觸,一定會感到雷鋒是位非常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