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要求全黨“要積極開展輿論監督”。《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明確,輿論監督是黨內監督的一項重要製度,“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應當重視和支持輿論監督”。加強輿論監督已寫進了黨的重要文件和決定之中,由此可見輿論監督之重要。在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法製建設不斷完善、社會透明度不斷增加的今天,輿論監督以其輻射寬、影響大、幹預強,成為一種重要的監督形式。因此,各級領導幹部要高度重視和積極支持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是媒體運用新聞報道的形式,通過公開曝光的途徑,對一些錯誤做法和不良行為進行的監督。我們黨曆來十分重視新聞輿論監督。江澤民同誌曾指出:“要重視對社會輿論情況和群眾思想情況的調查研究,積極反映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做好輿論監督。”習近平同誌也特別強調,要提高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聞輿論的傳播規律,正確引導社會輿論,要與媒體保持密切聯係,自覺接受輿論監督。
習近平同誌對各級領導幹部提出要提高六個方麵的能力,其中第六項就是要求提高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這是中央領導第一次著重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媒體宣傳工作的高度重視,對提高各級領導幹部提高同媒體打交道能力的殷切期待。
近年來,隨著網絡媒體的興起,網絡論壇、博客為平民百姓接受信息、評論時事、發表意見搭建了更為方便快捷的平台。平民百姓參政議政的意識更為強烈、渠道更為通暢,網絡媒體已經逐步取代傳統媒體的霸主地位,成為引領輿論導向的“生力軍”。但是,一些領導幹部還不適應新聞媒體的新變化,還不善於同新聞媒體打交道。
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到了“轉型期”和“調整期”,也是各種社會矛盾的“凸顯期”和“高發期”。一些地方在出現“突發性”事件後,有些領導幹部總是千方百計捂著、掖著、蓋著,害怕新聞媒體報道,不向新聞媒體通報有關情況,一些謠言在群眾中肆意傳播,在網絡中“滿天飛舞”,群眾、網民得不到真實信息,致使流言謠言錯誤地引導群眾、網民的情緒,“突發性”事件逐步演變為大規模群體性事件,造成極為不良社會影響和巨大社會財產損失。甕安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反麵教材。這集中反應出了一些領導幹部還不善於同新聞媒體打交道。
時下,一些領導幹部對新聞媒體還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不願意和新聞媒體的打交道,對新聞媒體唯恐避之不及。有的對新聞媒體采取敷衍應付的辦法,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不提供第一手的真實情況。甚至一些領導幹部害怕新聞媒體,把新聞媒體視為“洪水猛獸”,對新聞媒體對一些“突發性”事件實事求是報道的願望不予理睬,千方百計地封閉信息,寄希望於自然平息事件,“內部消化”,慢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