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討不回的公道(1 / 2)

連村支書都出言責備,姚秀桂那叫一個尷尬,終於沒底氣再鬧下去,虛張聲勢的哭喊了幾聲,放下幾句狠話,灰溜溜的跑了。

雖說姚秀桂不占理,但是這麼鬧著到底不好看,還影響大夥兒做活計。

村支書接過煙點上,無奈的搖搖頭:“村裏的祠堂是姚家出了大頭重新修整的,我本來不好出聲。但是旁的事也就算了,這次她做得實在太過分。要是我不出麵,隻怕她以後會有恃無恐,變本加厲。”

姚家的名氣大,不僅僅在於姚佳天是這兒的地頭蛇,更在於他除了有錢有勢之外,還很會來事兒。

當然,這個來事兒,是有條件的。沒有利用價值的人,他是看都懶得多看一眼。

就好比重新修建祠堂那樣,本來這個村是個百姓村,村民大都是因著這樣那樣的原因陸陸續續遷徙過來的,並非同一個祖宗,用著不同的姓氏,對於修建祠堂一事自然也談不上熱衷。

可是一個村子,沒有祠堂怎麼行?沒有祠堂,便如同沒有主心骨,沒有凝聚力,那是會被周圍村子的人看不起的。

於是村支書便提議,重新修整村裏已經廢棄的祠堂,把每家每戶的姓氏都添進去。畢竟當年雖然都是遷徙而來的,可村民們在此落腳至少也有三代以上了,算是紮根了。

這麼一說,大家覺得也是那麼回事,才紛紛行動起來,為重建祠堂一事添磚加瓦。

而姚家聽說,出錢越多的人,姓氏排名便在越前麵,直接大筆一揮,捐了十萬塊錢。這十萬塊錢裏,其中五萬用於祠堂的公用建設,另外五萬則用於專門修建他姚家的牌匾。

那金光閃閃的“姚”字往祠堂中間一放,其他普通的木頭小牌匾就如同陪襯,全比姚家的姓氏牌矮了半個頭。

可這又有什麼辦法呢?沒有姚家這筆錢,祠堂肯定是不夠錢重建的。大家心裏有數,也懶得去計較這個長短。

沒想到自那以後,姚秀桂說話嗓門也大了,仿佛自家才是這村裏頭的主子似的,對誰說話都一副頤指氣使的樣子。現在更是敢直接對村民們賴以為生的農作物下手,若是再忍下去,村民們一鬧起來,村支書這個位置也做不下去了。

太爺爺深知他的無奈,拍拍他的肩膀:“哎,村裏頭有戶這樣的人家,也是難為你了。”

平時也有村民偶有怨言,認為村支書偏幫姚家,處事不公。可真正計較起來,換誰坐在這個位置上,都會是一樣的。

畢竟,單憑經濟而言,姚家對村子的貢獻是最大的。每到逢年過節,需要舉辦一些儀式的時候,都是姚家出的大頭。作為村支書,很多時候都不得不違心給些麵子。

這樣一來,他無疑是被姚家和村民們夾在中間,兩頭不是人。

村支書長歎一口氣,“有太爺您這句話,我這些年的委屈也不算白受了。”

曾曉在旁邊聽著,忽然覺得這個平日裏看著油滑的中年人,也挺可憐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