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企業超速發展的內涵(2)(3 / 3)

行業同比高增長標準和趕超標準,不但可用來衡量企業是否達到超速成長,也可用來對比分析各企業超速成長水平高低,還可以引入企業戰略決策中作為製定企業成長超速度目標的方法。

一個企業在世界同類企業群中實現了超速成長,表明它在企業實力競爭、市場競爭與發展競爭中占據了有利的位置,已經或者將會脫離後進地位而進入高級成長周期,即將或已經進入了更高水平與更高利益領域的競爭。

一個企業達到了趕超速度,意味著這個企業正急劇地擴大實力與擴大市場,日益逼近先進企業,同時如果作為追趕目標的先進企業與追趕企業處於同一個行業,那意味著先進企業的增長空間與原有市場,正被追趕者迅速地搶占和吞食。

在日益變得激烈的成長速度的競賽中,那些成長緩慢或停滯不前的企業,不僅他們的發展空間將被超速成長企業占據、封死而喪失成長機會,而且他們已經占有的市場,遲早將被剝奪,最終落得不是退縮到沒有發展前途的某個市場隙縫中苟且偷生,就是落到被廉價收購或破產倒閉的下場。

根據東方羸先生的研究,企業超速發展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一是單一周期的超速成長,即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出現過一次超速成長周期;二是周期性超速發展,指企業發展過程出現過幾次連續的超速發展周期或幾次間隔的超速發展周期;三是長期超速發展,即企業從創業開始經過多個發展周期,一直處於超速發展狀況。

(二)雙向同步擴張:企業超速發展的主要特征企業超速發展,主要表現為雙向同步擴張最大化。雙向同步擴張,指的是多個投資項目的同時實現以及所有投資項目的市場占有同時實現。

雙向同步擴張,首先要求在進入一個新市場進行擴張性投資的同時,向另一個或多個新市場進行擴張性投資,達到在多個新市場同時建立起廣泛的生產經營能力,加快發展步伐的目的。同步擴展的關鍵是這批項目投入完成之後,連同原有經營項目同步形成經營的良好態勢,都能獲得良好的市場份額。

這裏有一個運用雙向同步擴張達到企業超速發展的事例。

美國企業家季寧,出任美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的總裁之後,發誓達到每年利潤增長10%的目標,把美國本土企業利潤占集團總利潤的15%提高到50%,季寧決定采取超速成長的方式,他以股票交換代替現金支付的手段,大規模收購電訊業務以外的企業。在17年中,他從18個國家購進、合並或吸收了350個企業。這些被收購企業的業務橫跨食品、旅館、金融、房地產、工業零配件製造等多種行業,並且馬上為ITT公司帶來巨大的市場競爭的機會和相當可觀的現有的市場份額,當然還有豐厚的利潤。ITT先後總共以9600股股票收購某些公司,依當時的股市價格計算大約40億美元,到季寧退休時,這些收購來的公司按股市價格計算值120億美元,光資本收益ITT就淨賺80億美元,而且這些公司每年賺取的利潤占ITT總利潤的3/4。

季寧就是運用這種雙向同步擴張的方式,平均每個季度兼並5家企業。曾有一段時期,一個月同時收購30多家公司。正是這樣,ITT公司在短短的17年間,由年銷售額7億美元,利潤0.2億美元,迅速達到年銷售額167億美元,年利潤5.6億美元。有專家評論說,季寧如果不采取以上超速成長的方式,而按傳統的企業成長路子,取得如此成就,至少要花100年時間,而且還需幸運地不遭遇戰爭、經濟大蕭條和重大決策失誤等天災人禍。

可見,這種超速成長的方式對企業的成長和發展的意義之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