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緩步前進的馬化騰,在阿裏小貸的倒逼下,選擇了風險更大的“大存小貸”。盡管從戰略方向上來看,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一旦構建完善體係,能夠給騰訊銀行帶來爆發式增長。但是相對阿裏銀行“小存小貸”,騰訊銀行起點過高,也必然會導致初期發展要慢於阿裏。
本來騰訊最大的優勢是其社交資源,但是社交資源與銀行業務之間明顯存在一定的隔閡。想要依托於其社交平台龐大的用戶,轉化成銀行用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且騰訊在信用體係上的建設力度不及阿裏。在個人用戶方麵,經過餘額寶培育之後,阿裏的用戶對於資金存放已經有了初步的認可和接受,在阿裏銀行展開業務之後,用戶的信賴度理所當然會較高。
另一方麵,以電商業務為主的阿裏在交易額流水上要遠高於以遊戲、社交業務為主的騰訊。占據用戶和商家兩端的阿裏,能夠極大地促進阿裏銀行存儲業務的發展。而騰訊的主要收入來自於用戶虛擬消費,這對銀行存儲業務並沒有太大的促進作用。
結合以上種種,小額存款對於騰訊來說實際上並沒有太大潛力和優勢,這也是馬化騰選擇看似難度和風險更大的“大存小貸”的原因所在。
對於申請民營銀行,騰訊以“僅為參股方”自居。相比阿裏大開大合,所有的人都認為騰訊金融的想象力遠不及阿裏。不過微信支付的出現,給騰訊銀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可能。利用微信支付,在與基金、保險公司的合作上,騰訊有了更多可能。比如基於微信的理財平台,通過微信賬號推出“微財富”成為基金公司角逐的重要市場。與阿裏銀行相比,微信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渠道,或許會成為騰訊銀行難得的一大特色。
對於金融這個漸漸開放的黃金行業,誰都不會等閑視之。都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強大的號召力,對馬雲和馬化騰來說,開辦銀行幾乎處於同一起跑線上。但是,無論是馬雲“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般的豪言壯誌,還是馬化騰般的低調,隻要是民營資本,通向金融之路就注定不會太過平坦。
盡管不會平坦,但總是會到達目的地。一旦馬雲和馬化騰的民營銀行獲得牌照,將會對傳統金融機構帶來何種衝擊,餘額寶的小試牛刀已經透露幾分。中國金融業的繁榮發展,希望不隻是在“四大行”,更多是海量民間資本以及民營企業靈活經營機製的引入。
尾聲 閉環與終點
互聯網是一個全新的介質,當透過互聯網去觀察任何市場時,會發現原有的邊界和規則全部都不複存在,競爭的方式也完全顛覆。無論是電商、社交、移動,還是搜索、金融,除了各自最熟悉的領域,騰訊、阿裏、百度三大巨頭實際上都沒有先天的基因。但是憑借互聯網的入口和龐大的流量,讓所有進入一個房間裏建勢力、搶地盤,尋找變化與突破。
互聯網無往弗界的擴張性決定互聯網企業都有一個追求閉環生態(或者叫做閉環係統)的生命特質,每個人都想包辦整個商業鏈條的所有環節而不依賴第三方。什麼叫閉環生態?舉例來說,人的身體就是一個完美的閉環係統,從接受信息、處理到反應,這個過程快速、準確且很連貫。可是有趣的是,構建閉環生態過程卻必須要有一種平台開放的姿態。閉環生態其實隻是理想的係統狀態。每一輪新的競爭開始,都意味著企業戰線的延長,原有的鏈條遭到破壞和改造,閉環目標漸行漸遠。
用戶之爭
將阿裏以及騰訊每一步的戰略聯係起來,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大大的圓圈。而圓圈的中心是用戶,用戶對於騰訊、阿裏來說,是競爭最終的落腳點,任何工具、服務、平台都是為了能夠圈住用戶,以達到打擊對手的效果。至於眼前需要多大的投入,完全不需要考慮,因為在未來的互聯網領域,隻要掌握了絕對的用戶資源,一切投入都是值得的。
對於馬雲和馬化騰,用戶既是起點,也是終點。阿裏和騰訊在各種的領域,靠著積累多年的用戶無往而不利,“量變引起質變”這句話在互聯網領域體現得淋漓盡致。然而問題是用戶是一個已經存在的群體,等待著互聯網企業去挖掘。與其說騰訊和阿裏是在各個領域競爭,不如說隻是在爭奪用戶。
隨著互聯網浪潮的演進,馬雲和馬化騰的對手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各自的領域。正如馬雲的競爭對手已經不再是京東、當當等電商企業,而是騰訊;馬化騰的競爭對手也已經不再是新浪、網易等門戶遊戲企業,而是阿裏。
互聯網用戶是最不具備忠誠度的,這也是各大互聯網企業強調用戶體驗的原因。騰訊與阿裏絞盡腦汁,無不對雙方獨有的用戶資源垂涎三尺。在馬雲看來,騰訊龐大的社交用戶,如果能夠交給阿裏,淘寶、天貓兩大平台一定能夠有一個質的飛躍;而在馬化騰看來,阿裏龐大的商家資源,如果能夠交給騰訊,與騰訊用戶結合在一起定能迸發出巨大的能量。阿裏、騰訊在各個領域不斷地推出新的服務和產品,無非是不想讓用戶流到對方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