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姬篇 秋風凜,幹戈幾時休(五)(1 / 1)

琳離開後,昭卻再難心安。她知道即使自己不問世事,該發生的依舊在發生。在這世上,自己唯一的兄長,正在為複國血戰沙場。而對自己而言無比重要的那個人,現在仍然生死未卜。

琳不時會寄來書信,講述他的近況,更多的是寬慰她不必有太多牽掛。而每次昭最期盼又害怕看到的,就是信中對前線戰事的概述。

琳還在信中提道,甚至規勸他的父親,作壁上觀,不要讓荀國卷入戰火。但是理所當然地,他的諫言受到了父親的斥責。琳自嘲般地在信中告訴昭,他雖然是公子之一,但是卻是最不得父親心意的那一個。他與父親政見相左,已經不是一日兩日了。

他主張荀應在這亂世硝煙中獨善其身,待民生安樂,國富民饒,國防自然也是堅不可摧,各國莫不效仿焉。

而琳的父親,之所以坐山觀虎鬥,不過是因為想要回避魏的鋒芒,坐享漁翁之利。之前荀規避戰事,也不過是在厲兵秣馬,絕非恬然地讓民眾休養生息。待時機成熟,兵鋒所向、開疆拓土、光耀先祖亦是荀公日夜不忘的鴻願。

琳在信中說,“既言民為棋,君為弈者,殊不知舍棄小卒,傲慢的弈者還剩些什麼呢?”

昭沒有想到,還會有人如此看待當世之事。她逐漸已經無法再蒙蔽自己的雙眼,無視那隱匿在繁榮安寧下的隱約硝煙,冷眼旁觀兄長與摯愛之間的舍命廝殺。而琳的信已成了昭此時唯一的慰藉。

最後使暗潮洶湧上虛偽地平靜著的冰麵破碎的是,一封遙遠的“家書”。

昭拆開信箋,原以為依舊是來自琳的書信,卻看到筆鋒淩厲的字跡,執信的手忽地一顫,那是她的哥哥,暉的筆跡,她曾在刺殺那個人的前日,收到過一樣的信箋。那封將命運鮮血淋漓地展示在她的眼前的信,她永生不會忘記。

信中道:“戰事僵持,暫無轉圜。家國不複,兄之過也。尋訪久矣,昭妹安好?見信如麵,盼重相聚。屯軍江城,速歸速歸。”

她最後一次來到溪邊浣衣,悵然地望著岸邊,那裏曾經有一襲白衣的公子,撫琴抒懷,殊不知那曲調也曾為她解憂。竹柏下,青石邊,如今卻空無一人。

是時候,自己也該離開了。

昭不舍與漁夫一家當麵話別,於是隻留下書信一封,說明家中有事,自己將回到家人身邊,以後若有機會,一定會回來看望恩人們。

她將隨身的一支步搖和信一同放在桌上,希望小小的心意能夠為這古道熱腸的一家人稍微貼補家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