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第一個懂得道理的人(1 / 2)

秦長生看著麵前已然涼卻的清茶,認真思考著先生此時的對道的說法,然後他有些迷惘。

如果道是要人們知道天知道它的一舉一動,那麼道的盡頭是否為懂天,然後在天地律動前做出應該有的反應?

先生看著眉頭緊緊皺起的秦長生,微笑問道:“是不是很難理解?”

秦長生沉默了片刻後認真地說道:“弟子還是不懂。”

“欲成事必愚,不懂才能更好得修行摹道。”

“可弟子連最基本的東西尚不清楚,到底怎樣才能刻出這樣的紋路來。”

“你感知到了天地靈氣的流動規律,那便按照你所想的所認為的用識念勾勒出來。”

“可弟子是瞎想的。”

先生眉頭微微蹙起,似乎是很不滿意秦長生的一根筋思想,沉默了片刻後問道:“你認為這世間所有的修行法門是從哪裏來的?”

秦長生並沒有當即回答先生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真的很難,讓他不得不慎重地認真考慮。

人們自出生之日起,便是按照長輩教導諸多生存能力,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讀聖賢之賢,走前人之路。

可沒有一個人能夠說得清在很久以前,這些長輩曾教過的事,是被誰發現然後傳承下去得。

“這好像·····太難了些。”他想了很久,還是不得答案。

先生沉吟了片刻後說道:

“農工商學衣食住行,都有第一個人在巧合下發現這些最簡單的道理。或者無數歲月前,有位大能走到某處崖前山路上,看著山石裂縫忽然心有所感,識念凝於身前,便臨摹下了那片山崖的一應事物來。”

秦長生問道:“所以他就是第一個懂得道理的人?”

先生還是不認同他的說法,搖搖頭說道:“他隻能定義為第一個發現道理的人,當他發現藏在天地間的秘密之後,必然會再次嚐試,如果他再次成功,那這痕跡不再是巧合,而是特定的存在,但誰也不知道那位修行人此後的一生有沒有勾勒出第二條道痕。”

秦長生點頭受教。

先生看著他說道:“假設第一位修行人是沒有成功的,可他開了發現道理的先河,必定會有第二位第三位修行人沿著他的腳步而去懂得道理,天地之始無窮無盡,修行人無窮無盡,前仆後繼不停探索著存在天地間的道理,那麼便一定會有成功而自覺的先賢,而這已經成了必然發生了的事實。”

“那支持人們去發現道理懂得道理,然後開創出諸多修行法門的動力是什麼?”

秦長生沉思了片刻後,試探著問道:“胡思亂想?”

先生這才滿意地笑了笑,說道:“沒錯,就是胡思亂想。從無盡歲月前到如今,那些極其幸運誤打誤撞發現了天地間道理的人們,是孤單寂寞的,其他人不能夠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所以也就不能也很他們分擔思索事實的一分半點。大部分的時間,他們都在胡思亂想中發現道理,然後懂得道理。”

秦長生細細品味著先生的說法,沉默了片刻後問道:“所以弟子瞎想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有憑有據自覺的存在麼?”

先生端起青花盞喝了一口清茶,繼續說道:“修行法門在無數人們的瞎想中被創造出來,那自然是有憑有據的。如若第二位發現道理的修行人隻是一味地追求前人所尋找過的路,而不思進取的話,那又怎麼能有如今長生不老的天地仙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