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讓顧客無後顧之憂——顧客更希望做無風險的消費(3)(1 / 2)

銷售員說:“這個您你需要擔心,我們的產品是三個月保換,終生保修,你可以看看,這是我們的保修合同。”說著銷售員把合同遞給了客戶。

這時,在客戶的臉上終於看到了喜悅的笑客。爽快地掏錢了。

如果把客戶的顧慮完全消除,我們也就把產品成功地銷售出去了。有時候銷售員不僅僅要賣出產品,還要打消客戶顧慮,消除他們對產品的偏見和知識上的盲點。

如果能夠解除客戶心中的疑慮,也就可以消除客戶對產品存在的固有偏見。這樣也就掃除了心中障礙,在銷售過程中,遇到客戶對產品存在偏見是很正常的事情,這種情況下無論是產品存在的問題,還是客戶情緒不穩定,各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銷售員應該保持寬容、隱忍的戀度,不可以和客戶發生任何正麵的衝突,否則,客戶的流失就會越來越嚴重。所以,我們要把握原則,適時、妥善地處理好客戶的意見。

1.傾聽客戶的意見

客戶對產品產生偏見是常有的事情,如果銷售員沒有及時地了解到客戶的意見,隻是胡亂地猜測,那樣就更加容易引發客戶的誤解。所以銷售人員要多傾聽客戶心聲,深層次地了解客戶心中的真實想法,這是非常重要的。

作為銷售員,還要引導客戶把想法說出來,讓客戶把對產品的認識詳細闡述出來。這樣既可以使銷售員了解客戶的真實意圖,還有助於改進產品。如果客戶還沒說出不滿之處,你就已經列出了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無意間你也向客戶透露出很多信息,客戶也就會有更多的理由來拒絕你的產品。

2.耐心地解答客戶的疑慮

當客戶的偏見很難讓你理解,甚至與你的想法相悖時,那你就需要好好考慮一下,這種偏見產生的原因是什麼,然後才可以對事情做出正確的判斷,再來麵對客戶的說法時就會順利很多。任何一個產品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客戶對產品的眼光挑剔一些也十分正常。關健在於正確地分析客戶的偏見,找出客戶對產品感到不滿意的真正原因,然後逐一解決掉。而對於那些並不是十分重點的部分,就可以忽略不計了,比方說產品的顏色,款式,或是尺碼等外在的因素,這些問題完全可以通過調換來解決,而客戶的重點始終都是放在產品的質量問題上的。

切記,說服客戶對產品的偏見,是以尊重客戶為前提的,要以溫和的態度為客戶分析問題,這樣才可以更加有效地說服客戶。

成交後讓顧客感到無後顧之憂

售貨方要讓顧客買的放心,無後顧之憂,他才敢消費。如果你沒有這樣的保證,顧客是不會買單的。買了,出現問題了他鬧心,你也不省心。

有一位李先生在一家超市花300元買了一款剃須刀,剃須刀很好使,也耐用,但一年後,刀頭鈍了,備用的也用完了。按理說,刀頭用到一定的時間用鈍了,不快了,換一個是正常,可當李先生去這家超市買刀頭時,售貨員說這款剃須刀已停產了,刀頭也沒有了。

這就是後顧之憂。是不利於銷售的。在這方麵,有一部分人十分短視,他們的銷售業績也一定不會很好,隻有想顧客之所想才能讓買賣興隆。

一日,白女士去某服裝店買衣服,買回來後發現衣服上麵有股油漆的味道,無論怎麼清洗都無法消除。無奈之下,她隻得去退貨。

到了服裝店之後,店員馬上表示出歉意,然後拿出一個看上去很精美的小瓶送給白女士,說這是一種專門為有異味的服裝研製和,這種異味是由生產機器帶上去的,不影響健康,你隻要噴上這瓶叫“美味增爽劑”的霧劑,兩次就可以消除異味,而且讓你的服裝聞起來又香又爽。如果不願意還可以換一種同價位的其他款式。聽了售貨員的介紹,白女士心裏由怒轉喜,表示不換也不退,而且,過幾天還要來挑選衣服。

在銷售過程中,為了打消消費者的疑慮,我們通常會作出“包退包換”的承諾。這樣一來,消費者才能放心購買。這個服裝店就做得很到位,對白女士來說,她的放心體現在以下三方麵。

第一,白女士買這件衣服的目的是想要獲得與價格相對應的優質產品,盡管有濃重的油漆味道,但可以得到店家的處理。

第二,退換衣服雖然影響了白女士的消費預期,本來是想穿著新衣服去參加聚會,現在隻能穿舊衣服去了,但還有下一次展示更好的機會。

第三,衣服穿起來增添新感覺。

由此看來,因為商店給顧客提供了良好的服務,所以服裝店不僅沒因為顧客找上門來而損失聲譽,而且還增加了一個忠實的客戶,銷售讓顧客無後顧之憂的產品才是銷售正道。

利用真實的保障留住客戶

銷售工作中,推銷員常常會犯這樣的毛病:即在銷售前後表現出不同的服務態度,在客戶購買產品之前,對客戶萬分殷勤,但在對方交錢後就非常冷淡,對客戶的承諾和服務也拖拖拉拉,敷衍塞責。因此,常有客戶在購買的時候就產生了疑慮:“你們能做到售後服務上的保證嗎?”麵對這種情況,如果銷售員不積極主動地向客戶保證,讓客戶消除購買的後顧之憂,那麼就會前功盡棄。要知道,客戶得不到絕對的安全感,是不會購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