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傳 楔子 戰神重現槁街(1 / 1)

大漢綏和二年春正月。

雖然春風似剪刀一般刺骨,時而揚起地麵上的積雪,時而掀動著房舍的屋瓦嗚嗚作響,令大地處處是一片逼人的寒氣。但都城長安依然繁華無比,熱鬧非凡。年輕人都湧到滻水灞水邊,從柳樹梢頭探尋春意。未央長樂兩宮張燈結彩,東市西市人流車流絡繹不絕。人們來此賞玩掛在街邊的各種燈飾,品嚐來自各地的小吃,觀看來自異域的雜耍表演,或是購買一些日用物品。

熙來攘往的人群忽然停止了湧動,人們不約而同地駐足,把目光投向了南麵。

在西市南麵的十字路口上,有一位老者格外引人注目,那倒不是因為他的歲數大,而是因為他走的方向——他在向槁街走去,向北闕走去,向禁區走去。

近來不斷有消息從宮中傳出,當今聖上龍體欠安,朝不慮夕,所以,北闕外的槁街一直是戒備森嚴,基本上不允許普通人通行。不過,即便是在往日裏,也很少有人走過這條街,因為都覺得那裏有些瘮人。兩邊的蠻夷邸多年失修,木牆在疾風中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音,給人搖搖欲墜之感,大門緊閉,似乎已少有人住。烏鴉在院中的梧桐樹上做巢,嘎嘎的叫聲更添淒涼氛圍。偶爾從胡同中躥出一隻野貓,發出刺眼的綠光,讓人不寒而栗。

眾人在繼續注視著老者,擔心那位老者會遭受不測。

出乎意料的是,街口上,巡邏的羽林軍士卒並沒有攔截那位老者,更沒有嗬斥,而是恭恭敬敬地攙扶起他,一路向前送去。這時,人們想起來應該仔細審視一下那位老者。

他看起來有七十多歲,目光有些呆滯,頭發胡須已然全白,佝僂著腰身,蜷縮著左手臂,揚起右手保持身體的平衡。他推開好心的羽林軍士卒,自己一個人向著北闕的方向艱難地走去,但那顫顫巍巍的樣子,與其說是走,不如說是蹣跚,甚至是爬行。

有一人穿過警戒線,走上前勸老者,幹脆不要走了,那是很費事的。但老者搖搖頭,固執地繼續前行,嘴裏還嘟嘟噥噥念叨著一些人們不熟悉的名字:

“趙國誌,靡諾,陳重,張朗……”

後來,有歲數大點的人聽到了一些還算知曉的名字,於是就對身邊的年輕人說:

“他提起的是甘延壽、杜勳和郅支這些人名。”

“那些人都是什麼時候、做什麼的呢?”

“哦,幾十年前的人咯,他們中有直搗匈奴老巢的英雄人物,也有被斬首的匈奴單於。”

“那麼,這位老者是誰呢?”

“他是——我們還是一起問一下吧。”

眾人越來越有興致,想跟著老者一同前行,可這回,羽林軍攔住了他們。

“為什麼那位老人可以過去,我們卻不行?”

“因為——,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不知道。”

“因為他是陳湯,他是前西域都護府副校尉陳湯,西域戰神!”

人們慢慢地把眼前的槁街、老者與三十年前的往事聯係在一起了。

老者越走越遠,身影越變越小。他幾乎伏在了地麵上,蜷縮成一團。但眾人看來,他已化作一座永遠屹立槁街之上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