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東晉太和三年, 二月

去歲天寒, 北地六出紛飛, 麵市鹽車, 南地大雨滂沱, 幾成水患。

雨雪成災, 荊襄等地尤為嚴重。

無論是氐人的部落, 還是漢人的塢堡,俱都缺衣少食。不到兩月,已有不下百餘人凍餒而死。有流民趁機搶劫官倉, 險些釀成禍患。

因襄陽等地不穩,前秦皇帝苻堅不得不推遲計劃,同東晉和前燕罷兵, 盡速派遣官員賑災。

前燕君臣未能抓準時機, 以雷霆手段穩定政局,而是加緊內部爭權奪利。以致宮廷內外、百官之間, 鬧得是烏煙瘴氣, 為日後埋下隱患。

東晉偏安江南, 經永和十年及十二年兩次北伐, 邊境暫得安穩。雖然朝堂爭鬥不歇, 以桓溫為首的權臣勢力同王、謝等高門士族各不相讓, 百姓卻難得過了個好年。

建康城內,天未大亮,秦淮河兩岸已響起人聲。

數名頭戴小冠, 身著窄袖短袍的男子, 匆匆跑上碼頭,等候自運河來的商船。

河岸兩側,作坊和廛肆鱗次櫛比,有店鋪夥計已揭開門板,不顧清晨的冷風,一邊跺腳搓手,一邊清掃門前。遇上積水的坑窪,實在清理不得,也隻能皺眉。

一家酒肆同食鋪比鄰,夥計彼此熟悉,手上不停,嘴裏不忘八卦,交流各自得來的消息。

“聽說桓大司馬家的公子又鬧笑話了。”

“真的?”

“還能有假?我從兄親眼所見!”說話的夥計停下動作,單手支著掃把,朝著店內看了看,確定掌櫃沒注意,擠著眼睛道,“就在昨天,當著殷氏小娘子,被庾氏郎君一鞭甩到背上,跌了一身汙泥。”

“嘶——”聽話的夥計瞪大雙眼,滿臉不可置信,“真的動了鞭子,不怕桓家追究?日前不是還有傳言,桓氏要和殷氏結親?”

“那些高門的事,咱們哪裏清楚。”食鋪的夥計撇撇嘴,見掌櫃出來,當即忙活起來,不再閑聊。

兩人話中的桓氏公子,乃是當朝大司馬桓溫的第四子桓禕。因天性愚鈍,不好讀書,不通武藝,甚至不識菽麥,向來不為桓溫所喜。

屬兄弟及姊妹極少同他親近。甚者,如桓濟一般,更會連同他人欺負這個兄弟。

此番桓氏欲同殷氏結親,傳言是為桓禕。殷氏的幾個小娘子聞聽,皆是臉色鐵青。更有放言,“嫁這愚鈍傖人,莫如入寺去做比丘尼!”

昨日桓禕出門,不知怎的,牛車撞上庾氏馬車,當即惹怒對方。不由分說揚起額馬鞭,將桓禕抽落車下。

僅是桓禕,此事尚且不算嚴重。

偏巧,南康公主親子,剛從荊州返回的桓容同在車上。

桓禕滾落時,桓容竟也滾了下來。

桓禕年近弱冠,雖落得一身泥水,丟了顏麵,到底沒有大礙。桓容卻是撞到車板,腦後受傷,當即不省人事。

因桓容身體不好,自幼極少露麵,在場的郎君和小娘子尚未知曉事情嚴重。

待到桓氏仆人臉色大變,連聲疾呼,向來愚鈍的桓禕也滿臉慘白,麵現厲色,方才意識到,此番恐怕闖了大禍。

當日,桓容被抬回府內,南康公主大怒。

三十歲上得的寶貝疙瘩,連桓大司馬都不敢碰一指頭,竟然被人傷了?!

“去告訴庾希,我兒醒來尚罷,如不然,有一個算一個,我讓他幾個兒子一起賠命!”

“皇後?皇帝尚且要喚我一聲姑!”

“庾道憐算什麼!”

南康公主性情剛烈,脾氣一旦上來,桓大司馬都要躲著。

桓容是她唯一親子,看得眼珠子一般。此番遭此災禍,當真是殺人的心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