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年間。
潭州府, 瑤江縣, 西大街, 葫蘆巷。
日頭早已爬至半空, 在院中青磚地上映下一片璀璨光斑, 李家三娘李綺節仍在帳中酣睡。
間壁孟家傳來一陣接一陣高昂起伏的雞啼狗吠, 另一邊的周桃姑家也在張羅著搬動椅凳、銅鍋。
窸窸窣窣的柔和人聲中, 間或夾雜著孟娘子尖聲責怪丫頭的喝罵聲,和周家兩個小娘子清脆悅耳的笑語。
李綺節伸胳膊踢腿,打了個慵懶悠長的哈欠, 在簟席上翻了個身,穿上踏板上擱著的一雙枹木屐,踢踢踏踏, 走出房門, 下得樓來。
丫頭寶珠連忙端來熱湯、香胰子和布巾帕子,伏侍李綺節洗刷漱口。
李家大郎李子恒穿著一身褐色窄袖粗布衫, 正蹲在院中的桂花樹下劈柴火。見妹妹起床, 笑著道:“三娘朝食想吃什麼?灶上溫著一鍋羊肉鴨花湯餅, 還有一籠灌漿饅頭, 阿爺曉得你愛吃那個, 一大早特地叫寶珠去東大街唐拐子家買的。”
寶珠也在一旁附和道:“可不是, 官人見三娘這幾日胃口不好,還讓我稱了好幾斤銀絲細麵,三娘要是不愛吃湯餅, 下碗雞絲麵也不費什麼功夫。”
李綺節還真不愛吃鴨花湯餅, 尤其那底湯還是羊肉熬煮的。
她上輩子是個土生土長的南方人,不大吃得慣膻味濃厚的羊肉骨頭湯,這輩子走錯了輪回道,莫名其妙來到大明朝,在潭州府瑤江縣生活六七年了,依然還是吃不慣羊肉。
偏偏朝廷從應天府南京遷都至順天府北京沒幾年,北方盛行牛羊肉,紫禁城的皇族貴戚和朝中眾人,無不以食用羊肉為尊。
上行下效,潭州府人也貴羊肉,輕豬肉,各家舉辦紅白喜事,都以羊肉為佳。
而後世家家戶戶都極為喜愛的豬肉,在瑤江縣極為鄙賤,一斤豬肉不過十個錢,貴人富戶都不屑食用。隻有那等家境困窘的貧苦百姓,受不得餐餐茹素,清苦度日,方會偶爾買些豬肉,回家熬煮湯羹。
上個月因著有媒婆上門說親,說和李乙續娶間壁賣熟水、香飲子的寡婦周桃姑做填房,李綺節大病了一場。
飲食不進,嘔吐不止,在床上一連將養了十數天,才算痊愈。
李乙見幼女輾轉病榻,心疼萬分,特意費鈔去羊肉鋪子買了一隻整羊,卸了羊骨,拆下羊肉,讓伴當進寶天天熬煮一鍋羊肉湯,好給李綺節補養身體。
李綺節兩輩子都是隨遇而安的散漫性子,縱然重活一世,也沒生出什麼改天換地、稱霸一方的豪邁抱負,依舊心安理得做她的李家三娘子。
李乙要續娶一門繼室,她固然心中不大情願,但也不至於恃寵而驕,故意生病。
她的這場病來勢洶洶,倒有些像是患了寒熱症。
可能是上個月中元節,和阿爺李乙、大哥李子恒一同回鄉為先祖燒包袱、祭飯湯,在鄉下李大伯家吃了一大碗的生魚膾,又喝了些井水湃過的桂花熟水,寒邪入體,引起腸胃發炎,這才一病不起的。
李乙卻是篤定幼女不願他再續娶,這才積鬱心中,病倒在床。他自家也無甚中意的小婦人,當下便婉拒了滿嘴甜言蜜語的媒婆,又告知一眾鄰裏,說他惟願撫養一雙兒女長大成人,不會再娶。
李綺節糊裏糊塗之間,攪黃了李乙的一門好親事,心裏覺得愧疚萬分。
那周桃姑樣貌出眾,去歲才剛滿三十,年紀也不算大,是西大街出了名的美貌寡婦。家中又一直在巷道旁經營一爿賣熟水、香飲子的小買賣,雖然她家還有兩個十一二歲的小娘子要養活,但總歸都是要出閣嫁人的。周桃姑精明能幹,很會過日子,故去的前頭男人還曾留下一筆錢鈔。這些年來,也沒見周桃姑舍得買吃買穿,可見她手裏很是攢了幾個錢。